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周有光106岁再谈“改”文字:要让全世界华人懂(2)

2011-04-21 10:04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方案》起初作为小学生认字的工具,后来作为文化和商品流通的工具,再后来成为国际交流的文化桥梁汉语拼音的传播比我们想象得还顺利。 记者:语


  《方案》起初作为小学生认字的工具,后来作为文化和商品流通的工具,再后来成为国际交流的文化桥梁——汉语拼音的传播比我们想象得还顺利。

  记者:语文现代化中的汉语拼音几乎没有争议。但有人认为简化字,从技术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比不上繁体字,而且割裂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您如何看?

  周有光:现在许多人不了解历史,认为简化字是新中国的独创。其实,简化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我这里有一本书,叫做《简化字溯源》,这本书把最早的简化字都拍了照片。你看,简化字的“还”字,在汉简上面就已经有了。许多人认为书法一定要写繁体才好看,这话不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1/3。历代大书法家不乏写简化字者,许多简化字是书法家创造出来的。所以说,简化字跟书法没有矛盾。

  要让全世界华人懂得汉语

  “当今文化是国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国门,有的地方还掀起了“汉语热”。许多人就问,未来汉语能像英语一样流行吗?

  周有光:国际共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旦一夕能改变的。英语的推广经过400年的历史。英语变成世界共同语,不是开会决定的,而是事实的变化。为什么英语流传这么广?因为全球化。选择英语有5个有利条件:人口众、流通广、文化高、出版多、使用便。改革开放以后,我到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演讲。我问学会负责人: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哪一种用得多,哪一种用得少?她告诉我,英语占到了80%,法语15%,西班牙语4%,俄语、阿拉伯语、汉语加起来占1%。你看,我们的国际性并不高。

  我提倡的是,第一步要把我们的语言文字推广到全世界的华人,21世纪要使全世界的华人都会讲汉语,都会写汉字。

  记者: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处于怎样的位置?

  周有光:发出自己的声音非常重要。我提出一个原则,全球化时代,你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是从国家来看世界。有人说“30年河西30年河东”,世界文化的接力棒从西方传到中国来了,文化中心也要跑到中国来了。我根据文化学,提出“双文化”论,即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而不是简单的“东西文化”。东方文化实际上并不是1个东方,而是3个东方:东亚、南亚、西亚;西方文化是西欧加上美洲。所以现在有四种传统文化:东亚传统、南亚传统、西亚传统、西方传统。在这四种传统文化之外,还有一种文化是世界性的,即国际现代文化:它由全世界共创并共享。所以我认为当今的文化是国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而不是东西轮流坐庄。

  周有光趣事

  □周有光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的老二张允和。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在与张允和结婚前,周有光曾写信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张允和回了一封10页纸的信,只有一个意思:“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二人婚姻持续了70年,直至张允和在93岁去世。

  □连襟沈从文曾开玩笑地送给周有光一个外号——“周百科”。谁知中美建交后,周有光与刘尊棋、钱伟长等共同翻译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真成了“周百科”。

  □97岁时,周有光住院做检查,在病例上填写年龄,医生不相信,认为是将79岁错写成97岁。其他人听说有个近百岁的老人,纷纷来看热闹,周有光开玩笑说:“大家是把我当做大熊猫了!”

  □喝咖啡红茶,看电影大片,开网络博客,99岁那年游览天津,小辈儿们称他“新潮老头”;周有光戏称自己是“漏网之鱼”,脱出20世纪那张网,进入到21世纪。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