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合璧的办学思路指引下,在前苏联专家们的帮助下,中央戏剧学院按照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的教学大纲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初步完成了新中国戏剧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育,也缔造了新中国戏剧教育的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基础教学。而话剧系、歌剧系、舞台美术系所招收的干部本科班,更是为新中国的各省市剧院团培养了第一批新型的文艺干部及戏剧专业干部,满足了各地区的需要。如在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二黑结婚》,就是本科歌剧系在学习民族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演出的一部新歌剧,被许多剧种移植演出;而师生创作演出的《马克白斯》等剧目,充分体现出学习民族传统和借鉴西方戏剧艺术手法的结合,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国家从中央戏剧学院选拔了一批青年教师,在一些院团中选派了部分青年学者,共同奔赴前苏联系统学习戏剧创作方法与艺术经验,他们在学成回国后都成为了新中国戏剧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逐步开启了正规化、系统化、专业化构建新中国戏剧教育体系的实践。
作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教育部直属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也成为了新中国的戏剧教育事业和戏剧艺术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建院之初,除教学部门以外,还设有话剧团、歌剧团、舞蹈团、管弦乐队,以及后来组建的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剧舞剧院、中央戏剧学院附属实验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话剧队和华东分院。1952年底至1953年初,为了配合新中国的艺术建设和发展,经有关部门决定,这些机构先后或合并、或独立,成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等戏剧的专业院团和戏剧教育学府,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开创新中国的戏剧事业有着奠基性的贡献。从此,新中国高等戏剧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得以建立,进而影响了后来中国各地近600所高校相关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