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山国新发现:16座战国平民墓揭开神秘面纱 (2)
2011-06-03 09:27
平民墓群再揭中山国面纱 据悉,战国中山国是由来自太行山区的北方民族在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家,一度和战国七雄比肩,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
平民墓群再揭中山国面纱
据悉,战国中山国是由来自太行山区的北方民族在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家,一度和战国七雄比肩,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历史记载不多,后人称之为“神秘的王国”。
上世纪70年代河北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发掘了包括两座王墓在内的几十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其中就有“夔龙纹铜方壶”、“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灯”、“双翼铜神兽”等珍贵文物。这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战国曾侯乙墓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2001年3月名列“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按照规划,河北省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赵邯郸故城王城遗址、元中都遗址、中山古城遗址建设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争取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体系。其中,中山古城遗址项目将包括平山中山国遗址和中山灵寿故城遗址(位于灵寿故城村)。“应该说,这个战国墓群的发现,对我们揭开中山国的神秘面纱,建设中山国遗址公园都有很大好处。”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介绍,中山国的平民墓群发现的还并不多,而平民墓对于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个墓群的发现,也能帮助专家更好地研究神秘的中山国。“该平民墓群距离中山古国遗址不远,又与属于中山战国时代。不难推断,该墓群应属于中山古国境内,应列入中山古城遗址的保护规划范围内,一起申报该遗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市民有望走近考古现场
与此同时,张献中介绍,此次战国墓群的发现和挖掘适逢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时,因此,省、市文物部门也将借此机会向全省乃至全国宣扬“勇敢、不屈、豪爽”的中山国文化。6月11日,省市文物部门将推出“穿越千年时空,探秘中山文明”公众考古活动,对新发现的张杨村墓群进行深入考古发掘,届时市民将有可能亲临正在发掘的中山国张杨村墓群考古现场。在中山王陵、中山国文物展的参观过程中,还将依次向公众展示如何用专业工具确定墓口,清理墓内填土、棺椁和尸骨遗物,拍摄与录制考古图像,转移墓葬遗物等发掘墓地的全过程。此外,6月还将举办一次高峰论坛,届时将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如何传承中山国历史文化、如何打造出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探索和研究。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