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锡伯族的特色“非遗”

2011-06-08 10:53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陈凤军
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常能给人以震撼,沈阳的锡伯民族文化正是这样。6月7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最新消息,在6月11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省第四

 

近日,沈阳三个锡伯族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沈阳已产生了32个国家、省、市级锡伯族“非遗”项目,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常能给人以震撼,沈阳的锡伯民族文化正是这样。6月7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最新消息,在6月11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获通过。其中,特别令人瞩目的是,沈阳申报的三个锡伯族项目榜上有名。可以说,沈阳的锡伯族文化遗产开始“活”起来了。
 
将“点”状“非遗”资源织成“网”
 
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房伟告诉记者,锡伯族文化是沈阳特有的文化资源,正在成为一张醒目的文化名片。从沈阳锡伯族项目申报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上可以看到,锡伯族的故事、习俗、歌舞等内容,再现了锡伯族文化发展的原生态,成为人们了解锡伯族文化的一把钥匙。辽宁社科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曲彦斌认为,有条不紊地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使锡伯族文化在繁荣沈阳文化事业中大放异彩。
 
正是因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沈阳锡伯族文化保护也迎来了大好时光。为此,沈阳开始将锡伯族文化散在的“点”状“非遗”资源织成“网”状结构。至今,全市已有八大类32个项目进入了国家、省、市级三级“非遗”保护名录,这在全国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沈北锡伯族文化研究会会长傅永林表示:“通过对锡伯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可以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生态地保存在所属的区域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辐射到国内外。”
 
发挥优势文化资源,完善锡伯族文化内涵
 
公元1764年,驻守沈阳的锡伯族军民受清政府派遣,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完成了一万多里的艰难西迁,来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以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形成了锡伯族的“西迁节”。
 
今年纪念“西迁节”的活动十分隆重,5月19日晚上,沈阳演艺集团创排的大型史诗乐舞剧《遥远的察布查尔》,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市政广场举行盛大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央视、新华社都发了消息,本报特派高级记者齐世明在现场作大篇幅报道。
 
应该说,沈阳锡伯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影响小到影响大的过程。纪念“西迁节”的活动也由镇级升到了区级,参与的人数也逐年增多,更吸引了北京、新疆等地的锡伯族文化学者和专家的参与。为了保护、传承锡伯族稀有的语言、文字以及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沈阳在锡伯族聚集的乡镇建起锡伯族小学和中学,并且聘请民族专家教授锡伯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在沈北新区修建了西迁纪念馆、西迁广场和锡伯族文化艺术中心,还成立了锡伯族文化研究会,加大对锡伯族资料及传承人的搜寻和保护力度。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