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青铜器铭文解开古黎国的奥秘

2011-07-01 15:18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胡增春 张文举等
汉代许慎《说文》载曰:“黎,殷诸侯国也,在上党东北。”唐朝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黎城县东北十八里。”

  汉代许慎《说文》载曰:“黎,殷诸侯国也,在上党东北。”唐朝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黎城县东北十八里。”乾隆年间的《山西志辑要》也记载,黎城属潞安府,这里属于古代的黎国。

 
诸多史书皆言,黎城境内应有一个商周时的“黎”国,但多年以来一直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来证明。
 
那么,古黎国究竟在哪里?
 
盗墓贼持枪火并
 
6月20日,记者在黎城县文博馆馆长赵晓惠带领下,来到黎城县西关村。
 
西关村西南部有一块坡地,当地人叫做塔坡,1958年全国水利大跃进时,塔坡东北方建成了水库,水面面积常年保持在1万平方米,坡水相顾,多年来波浪不惊。
 
赵馆长对记者说,其实,2005年6月中旬,在塔坡便发现了古墓群,但古墓群是被盗墓贼发现的。这年5月,西关村李振芳家的玉米地开始遭殃,到处是盗洞。不久,在塔坡水库南岸和北桂花村之间的一片田地里,村民们发现洛阳铲打的探眼遍地,周围的浮土中还能见到铜片和蚌片、陶片等,“当年下半年,几伙盗墓贼还在这里持枪火并过”。
 
鉴于如此危急的情况,接到报告的省文物局立即作出批示,由省考古研究所牵头,长治市和黎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参与组成考古队,张崇宁、杨林中两人负责,于当年年底开始钻探,为抢救性发掘作准备。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在水库边的砖窑挖土时,就曾挖出过鼎、觚、爵等青铜器,这些东西后来交到了县博物馆。1986年,黎城县文博馆也在这里出土过青铜器,只是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大规模的墓葬群。而多年之后,无孔不入的盗墓贼抢了先,从现场来看,多座墓葬已经被盗掘,损失难以估计。
 
这个诸侯是谁?
 
2006年1月,考古队开始对这处墓地抢救性发掘。
 
初步调查发现,整个墓地面积约40亩,探明的墓葬92座,其中大型墓3座,中型墓15座,其余为小型墓。因为年代久远,地势变化、水土流失,所有的墓葬口距地表仅在50厘米左右,也正是因为过分浅,几乎所有的墓葬都受到不法者的惊扰。
 
接下来的过程几乎可以用惨痛来形容,在被盗的1号大型墓,2号、3号中型墓中,工作人员清理出的仅仅是一些零散玉器和陶器,青铜器则只是在陪葬车马上的一些附件,其他的都被洗劫一空。
 
在发掘过程中,1号墓葬令所有考古工作者既兴奋又失落。这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其规模与晋侯墓地的大型墓葬相同。墓室周边东、北、西三面二层台上放满车轮,共14个。14个车轮也就是7辆马车,这通常也是诸侯墓葬的礼制。车轮与车舆都是拆开下葬的,在有的车轭上青铜饰件尚在原位,辖等均随葬于棺椁间,车轮直径约在1.1米左右。除了这些,其余随葬品均被盗一空。据群众反映,盗墓者曾在此盗走刻有文字的鼎,至于上面记载着什么,谁也说不清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