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西藏大学发掘“菩日文献”填补空白

2011-08-04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西热桑布说,“菩日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境内出土的年代最远、数量最多的藏文文献,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纪以前,部分文献形成于西藏吐蕃时期(唐代),按西藏古籍分类法

  “‘菩日文献’学术研究价值媲美《敦煌遗书》,填补了贡堂地区(中尼边境)古籍文献资料空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顾问、西藏大学藏学典藏室研究员西热桑布近日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西热桑布说,2005年他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扎克达索寺进行文献编目,偶然听说附近聂拉木县菩日村曾经出土过一批文物,其中也有经卷文献。他专程赶到聂拉木县菩日村寻访,看到这批文献后,及时地保护了起来。2007年“菩日文献”被西藏大学图书馆收藏,并成为“镇馆之宝”。

  西热桑布说,“菩日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境内出土的年代最远、数量最多的藏文文献,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纪以前,部分文献形成于西藏吐蕃时期(唐代),按西藏古籍分类法大致属于吐蕃时期文献,数量约有80余函,总共1万2千余页,其中80%保存完好。

  西热桑布介绍,“菩日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大致分为宗教和世俗文献两部分,宗教文献包括密宗仪轨和佛教典籍,佛教典籍中有些是初译本,还首次发现了十世纪左右在西藏流行的民间宗教的典籍和仪轨;世俗文献包括诗词、赞文、人物传记、书札等,为研究西藏宗教和文化的起源变化与发展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佐证。他认为,其学术研究价值可与《敦煌遗书》媲美。

  据悉,近年来,古籍文献研究成为国际藏学的热点,而中国对藏文古籍的研究刚刚起步,也局限于屈指可数的几处发掘点采集的资料,迄今为止从下阿里—贡堂地方发现的资料几乎没有。西热桑布认为,《菩日文献》的出土填补了该地区古籍文献资料的空白。

  西热桑布说,文献中的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于2010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文献整理研究也得到中国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目前第一阶段基础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完)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