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土司遗址”代表中国申遗

2015-06-30 11:3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8日晚在德国波恩开幕。中国土司遗产将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项目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据新华社电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8日晚在德国波恩开幕。大会将审议新一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保护世界遗产免受极端组织破坏是本次大会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大会开幕式上说,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是人道主义危机和安全危机关键的一部分,保护世界遗产与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密不可分。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对38个申遗项目进行审议,其中自然遗产5项、文化遗产32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1项。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将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项目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截至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录世界遗产1007处,包括779处文化遗产、197处自然遗产以及31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拥有47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

世界遗产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本次大会将于7月8日闭幕。

名词解释:土司遗产

这得从古代“土司制度”说起。这项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它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元朝起,朝廷封少数民族部族的首领为“土司”,可以世袭土地和人民。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才把世袭的土司,改成了由朝廷任免的流官。

中国的申遗项目属于“打包”申遗,包括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这三处遗址分布在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区,是现存具有大型规模、完整格局、丰富遗存的土司城遗址。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州永顺县灵溪河畔,经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二十七代,历时818年。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则被称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之一。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它在三处遗址中尤其彰显出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庞大气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遗址除了中央“衙署区”,其他部分并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几乎就是原址保护。历经五六百年沧桑巨变,能有如此完好的呈现,所以弥足珍贵。

见证:齐政修教因俗而治

为什么土司遗产今年能成为中国的申遗项目呢?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刘洋的介绍。它实际上反映了就是我国面向多民族聚集的一些地区进行特殊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管理,它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第二,土司地域很多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说这些中央王朝的话,为了强化管理,从唐宋时期就开始采取政策。以前是比如说封有王侯等等的,其实元朝开始就形成了“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土司制度。尤其是在我们的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作为民族融合和当地的精神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中国特色。

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历史、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而和以往申遗项目不同的是,土司遗产是以文化和制度遗产为主体提出的申请,和过去的自然或者文化遗产项目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这次申遗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司遗产本身它的物质上、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上形象并不是很突出,它包含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的水平,而在于它承载着当年一种管理模式的信息。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大约在7月3号,大会将对中国土司遗产申报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目前来看,“土司申遗”通过的希望很大。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