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由生活而来,在生活中失落】
有这么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端午的影响力自然日广。但这还不够,任何一个节日能够流传下来,必然是它蕴涵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因为节日融合的关系,端午节风俗的形成,放弃了一些地域性特别明显的活动,而保留了很多普遍性的活动,像喝艾酒防病驱虫、赛龙舟、包粽子等。
所以说,端午节的流传和流行,正是因为它和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在这一天都能找到和自己生活有联系的风俗。
而到了今天,农业文明逐渐消退,城市化汹涌而来,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化已达到46%,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驱虫,城市里哪里有那么多的虫子?同时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人的生活与以前大不一样,有病吃药,有虫子可用驱虫剂等。因为原先传统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传统节日的生命力自然下降。
像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如果不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要真的变成遗产了,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旧纸堆里面的记录。
【现代:顺应时代,能否变成体育节日】
其实节日的风俗本来就是随着时间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所谓的移风易俗,有些东西不能适应,淘汰了,有些留了下来,还有新的东西加进来。
今天我们说要保护传统节日,其实就是传统节日的变化和流传被中断了,如果它随时都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关联,不必保护自然生命力旺盛。
但既然中断了,就要想办法连接起来,而不是放任其消失,也不是放在博物馆里保护起来,因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是烙印在骨子里面的传承,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原因。我在国外十年,生活、日常行为很多都变化了,唯独没变的是我的胃,时常想吃中国饭,特别是到了节日,端午就想吃粽子,中秋就想吃月饼,有时候跑很远的路去买一块月饼,回来几个留学生一起吃。这就是基因密码,是文化的流传。
但是在风俗习惯上,则很容易改变。所以,要让它能够适应生活状态的改变。以端午来说,其实很有发挥的地方,传统的端午活动非常强调争和斗,像龙舟、摔跤等,因此它最适合成为一个民族体育的象征,我们是不是可以因此发挥,把它变成一个全民的体育节日,把那些什么全民运动都放在这一天。再如射箭,射在古代是六艺之一,《礼记》中有大量关于射的内容,为什么我们不能恢复这个传统,把它变成一个全民式的运动呢?
晨报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