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中国儿童剧热闹背后欠味道 应向传统文化借故事

2011-06-02 16:39
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中国日报
又是一年“六一”到,儿童剧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剧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但这热闹过后,笑声背后,除了一地碎屑,还能留下什么?

  又是一年“六一”到,儿童剧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剧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但这热闹过后,笑声背后,除了一地碎屑,还能留下什么?著名儿童表演艺术家王羊说,现在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慢慢体会的儿童剧太少了。

 
讨巧一 互动频繁太闹腾
 
“互动”是儿童剧演出中最讨巧的形式,只要演员走下舞台和观众交流,孩子们就会很兴奋。有些儿童剧为了追求现场效果,就让演员频繁走下来,左一圈,右一圈地绕着剧场转。有些引进的儿童剧,则是搬几个经典形象在舞台上晃来晃去,然后就走下舞台和观众互动、合影,孩子们会看得很热闹。
 
著名儿童表演艺术家连德枝认为,这种一味迎合孩子心理的儿童剧“太闹腾”,“没有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如果《马兰花》就是演个热闹,怎么能演这么多年?”
 
有的创作者认为,孩子不能理解复杂的故事,看戏就是图个热闹、开心,儿童剧就是哄孩子玩。连德枝说,很多儿童剧创作者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其实孩子们的理解力并不差,有时比成年人还要敏感。中国儿艺的经典剧目《小蝌蚪找妈妈》就涉及到了生命和成长这样的大话题,当青蛙妈妈不得不离开孩子的时候,虽然剧中并没有提到死亡,可是许多小观众都能感受那种诀别的情绪,会掉眼泪,会转身搂着妈妈说:“我爱您!”
 
幼教专家杨立梅说,戏剧对孩子而言是游戏,也是生活,“他们看到什么就会模仿,从中去学习生活,会将剧中人的处事方式搬到自己的生活中。”观剧对于孩子情感、美感、创造性、文化修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如果儿童剧一味迎合儿童心理,就失去了它的引导作用。”
 
讨巧二 增加各种“添加剂”
 
动辄投资几百万元,剧场挪到体育馆,演员唱“黑炮”(Hip-hop),跳街舞,背景还有大屏幕,神话人物嘴里冒出来的都是网络热词,铁扇公主和猪八戒互称“哥哥”“美眉”……
 
谈及当下的儿童剧,戏剧评论家徐恒进摇摇头说:“‘添加剂’太多,像《马兰花》那样的‘绿色食品太少’。”
 
中国儿艺《西游记3》在彩排时,就曾因为剧中猪八戒、铁扇公主的台词暧昧,行为太成人化而遭到质疑。编剧解释说,这是站着和儿童说话,而不是俯下身去迎合。不过,在听到反对的声音后,中国儿艺很快对剧本进行了调整,在正式公演时“猪八戒”的行为大为收敛。
 
儿童剧《北京传说》为了增加票房,甚至将表演场地挪到了“水立方”。在体育馆演出,听起来很美,可是偌大的体育馆里观众甚至看不清演员在哪里,声音也听不清,儿童剧想要实现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功能更显得遥不可及。导演邵泽辉说,儿童剧应该是戏在前,景在后,舞台起到的只是辅助功能。可是有些大制作,基本就是景在前,戏在后,让孩子们看戏变成了看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