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基础需要信仰的支撑(2)
2011-06-03 09:34
日本和韩国古代都采用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曾是最重大的节日。日本在改用公历后干脆将旧历年的活动全部搬到公历年,时间变了,内容却完全没有变。皇
日本和韩国古代都采用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曾是最重大的节日。日本在改用公历后干脆将“旧历年”的活动全部搬到公历年,时间变了,内容却完全没有变。皇室与政府同样举行各种典礼与活动,神庙僧人也保留全部仪式,民间同样除尘迎新,吃团年饭,午夜去神社祈福,因此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韩国的“旧历年”失去了政治性,但民间的信仰不变,祭祖依然是头等大事。2001年我在南极韩国考察站中,还见到韩国考察队员在过年时北向跪拜祭祖的照片。
有些节庆,看似仅有世俗性或物质性,但只有在于信仰结合时方能持续。如端午节,不少地方有挂菖蒲,薰艾草,涂雄黄等习俗。如果只认为是物质需求,那么在医学发达、环境卫生改善、居住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废弃。如果将这些看成是人类向自然祈求庇佑,与诸神和谐共处,则任何药物、再清洁卫生的环境也无法替代。
因此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最根本的保证,是将节日与信仰结合起来,以信仰为基础。问题是传统的信仰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鬼神吓唬不了无神论者,唯物论者对心灵的祈求会无动于衷。这就需要寻求新的信仰,也需要将传统文化中还有积极意义的信仰赋予新的内容,给予新的解释,使之发扬光大。还要鼓励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活动,允许其中无害的活动。这样才能延续一部分传统节日,创造新的有生命力的节日。
至于今天的确已经无法延续的节日,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存和记录,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也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成为民俗展示和旅游活动。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