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文艺批评的锋芒哪去了?(2)

2011-07-20 14:0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不少与会者都提及,从总体上说我国还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传统根基深厚,大家彼此相熟,碍于情面,有些意见不便于公开表达,只好说一些捧场的话。
 
不少与会者都提及,从总体上说我国还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传统根基深厚,大家彼此相熟,碍于情面,有些意见不便于公开表达,只好说一些捧场的话。
 
“现在批评出现了团体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的小圈子化”,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说,“这导致的恶果是,有很多想说透的话,或不敢说透,或不好意思说透,或不愿意说透。”在他看来,批评的价值之一是要赞扬,要肯定,但同时批评应该是挑剔的,是责难,是否定。
 
改变:“不太愿意请只说好话、空唱高调的批评家了”
 
身为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坦承自己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即使这些难得一见的批评,也常常感觉不到位,话没说到点子上。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篇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在表扬他的同时,进行了这样的总结:“何建明开始从新闻化迈向文学化。”他认为这句话指出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新闻性强于文学性,“我是从新闻职业转到文学创作的,文字的表达和语言的表达可能不如人家。这个批评比较准确。”
 
真诚的批评因稀缺而显珍贵。邵燕君提到,一位作家朋友说过,如果他写了一个自己都觉得不怎么好的作品,批评家反而说一堆好话,他从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样的批评家的。
 
“作为主办方,我们也不太愿意请只说好话、空唱高调的批评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据他观察,每年经常有京外的作家到北京开研讨会,在会议的筹备阶段,作家对自己的作品都是信心百倍的。但研讨会一结束,他就明显感觉到作家的情绪消沉了不少,因为研讨会上不乏专家的批评。
 
《文学自由谈》杂志副主编黄桂元说批评家不可对作家求全责备,社会对批评家也不能求全责备。他认为,“深刻的片面强于肤浅的全面”,因为“真理往往就是在深刻的片面这个左右碰撞当中获得发展,就跟走路一样,先迈左腿再迈右腿,不可能两条腿同时向前迈进。”
 
62,邵燕君参加在京举行的《古炉》研讨会。在发言时,邵燕君提到:“贾平凹今日的写作路数与其说是古典的不如说是现代的,与其说是传统的不如说是代表先锋实验性质的。所有让叙述流畅起来的惯常通道被堵死了,但是遗憾的是以此为代价换来的又确实是一些鸡零狗碎的日常细节。”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