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文艺批评的锋芒哪去了?(3)

2011-07-20 14:0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她的发言立即得到了中国作协研究员牛玉秋的认同:我觉得邵燕君的发言非常有意义,从她的阅读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研讨会结束时,贾平凹表达了对批
 
她的发言立即得到了中国作协研究员牛玉秋的认同:“我觉得邵燕君的发言非常有意义,从她的阅读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研讨会结束时,贾平凹表达了对批评家的敬意:“好多人认为评论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搞创作的人来讲,会从中吸收很多东西。”
 
重建:“需要让批评这只翅膀、这个轮子给予创作更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新批评”专刊出版了两期,刊登了对《古炉》和郭敬明现象的系列评论,还涉及文学批评缺乏盛气、张爱玲《小团圆》格局“小气”、散文年选质量堪忧等尖锐话题。文学评论家雷达说,看到这些文章让他特别激动,“我当时还想,我自己要写篇东西。”
 
近来,重振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文化批评的呼声不断传来。《人民日报》56日发表了《“文化批评,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严肃地指出:“文化批评的时尚化、边缘化、口语化、散文化、纪实化、低俗化,批评家们对于重大文化现象的缺席、缺位、失语、乱语、无序膨胀,使批评载体滑向媒体化、口号化、红包化、核心刊物化,这些是文化批评丧失生命力、降低文化品位的重要原因……”
 
《光明日报》的“文学评论”开辟“你说我说·我看文艺批评”专栏,至今刊出《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文艺批评要驯服市场的“野性”》等9篇文章,对文艺批评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批评。
 
“‘新批评’面对问题直言不讳,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姿态。支撑这种勇气的正是一种使命意识,旨在革除文学评论界的弊端,营造健康的批评生态。”作家彭程这样认识“新批评”专刊所体现出的独立性。
 
除了独立性之外,雷达认为,还需要确保批评具有说服力和学理性,在学识上要有严密性、创新性和敏感度。
 
“批评不能像河里漂着的落叶一样,随着河水流到哪儿,就跟到哪儿。”李炳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学现象都值得批评,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值得批评,并不是哪一个作家都能够经得起批评。真正经得起批评的作家,才是很成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才值得深入挖掘。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