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人间又临七月七 说说织女与牛郎(2)

2011-08-04 15:22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从军
明清时期牛女传说的文化演绎 任何神话传说都打上时代的印记。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不断演变的。到明代晚期,开始流行一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版
 
明清时期牛女传说的文化演绎
 
任何神话传说都打上时代的印记。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不断演变的。到明代晚期,开始流行一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版画。这个版本的故事以天庭为背景,开篇即点明“最巧天河织女,玉皇配与牵牛,夫妇耽淫废职,东西谪贬云头,保奏七夕一会,鹊鸦代为建桥,士女纷纷乞巧,芳名流播阎浮”。故事说牵牛星因为工作勤奋努力,而被玉皇大帝看中,完成了天上的婚配,但是,掉进婚姻蜜罐子里的一对新人,却又因为沉湎于儿女情长,最终遭到惩罚,织女被打入天牢,牵牛则逃回天河的西岸。二人从此隔河相望,美满姻缘就此打住。
 
这种图像表现的其实是岳父和女婿的特殊关系。从玉皇大帝只是严惩女儿而牛郎仅仅以出逃躲过了惩罚的表现看,这里反映的是家庭内部教化和管理的现实问题(4《贬谪织女》版画)
 
玉皇大帝作为父亲,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优秀的青年,看中的是牛郎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放牛精神和朴素老实安贫乐道的品格,而牵牛一旦攀登高枝却因巨大的喜悦而荒废了自己的工作,则反映了年轻人思想的单纯和不成熟,以为当了玉皇大帝的乘龙快婿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尽享荣华富贵,无所事事了。由此可见,这套牛郎织女故事图文书的真实目的还是教化,教育做了女婿的人们,要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戒,得意别忘形,荣华别忘本。这可能代表了明代一般地主大家族的治家意识。
 
到了清代,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将牛郎织女故事浓缩为12幅画,分别是“斗牛宫”、“金牛下凡”、 “天帝召见牛郎”、“牵牛分家”、“兄嫂逐弟”、“金牛星点化牛郎”、“星官说媒”、“天女”、“织女要仙衣”、“缝牛皮”、“披牛衣上天”、“担儿女追织女”,其内容包含了牵牛星下凡,兄弟分家,牛郎织女美满婚姻,织女要仙衣回天,天帝召见牛郎等情节。故事表现的是牛郎织女原本来自天上,到人间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最后回归天堂。
 
在这里,没有盗仙衣,也没有王母娘娘划天河,更没有鹊桥会的动人情节。织女上天完全是自愿,当织女一旦仙衣到手,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天上。同时,织女嫁牛郎的婚配似乎也有些无奈和被迫,牛郎留住织女的并不是人间的幸福生活,而是织女的仙衣,织女没有仙衣就上不了天,而仙衣就是维系牛郎织女人间生活的重要法宝。这有些像是民间的什么“把柄”或债券,一旦被人抓住就得为之服务,而把柄或债券到手,负债人则立刻就能挣脱束缚,恢复自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