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神州吟唐风宋雨 >

神州吟《唐风宋雨》诗刊第五十一期

2023-06-27 14:58
来源:神州吟诗社 作者:神州吟诗社
五月里端阳到,江畔好热闹。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蒿、戴香包,把《离骚》吟起,祭三闾大夫。

  编者按:五月里端阳到,江畔好热闹。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蒿、戴香包,把《离骚》吟起,祭三闾大夫。神州吟《唐风宋雨》诗刊第51期以端午节为主题,优秀作品发表如下:

  

  律诗

  

  

  端午节

  许三阳(武汉)

  

  气涌天河溃,檐声藓剥痕。

  翠蛙愁对径,薄艾泪悬门。

  未绝行荘叟,无言吊屈原。

  梦回红日暖,惊起紫霞魂。

  

  

  癸卯端午

  李孝任(上海)

  

  年年端午作新吟,无处可扬凭吊音。

  节后难忘香粽味,书中愧见直臣心。

  离骚问世当渊永,屈子投江若石沉。

  我自鸣舷歌一曲,为求真理拨云衾。

  

  

  端阳念先母

  黄益芳(浙江)

  

  端阳含泪作悲吟,耳畔犹闻老母音。

  角黍年年翻旧事,艾蒿片片痛儿心。

  上天何处浮槎借?入梦无情客路沉。

  或许瑶台同此节,遍生仙草慰孤衾。

  

  

  咏屈原

  李学军(江西)

  

  倡行美政图修法,怎料谗言惑大王。

  独守忠贞遭嫉恨,难扛倖佞紊朝纲。

  见疏显黜三闾免,激楚甘沉五月殇。

  香草幽兰骚体辟,灵均逸响史弘彰。

  

  

  话说端午包粽

  舒云(香港)

  

  观今鉴古族兴之,话说春秋争战时。

  君主庸为听佞谄,官人欲念结高枝。

  奢浮纪散朝臣醉,幽昧权横贤者离。

  楚仕沉江亡国恨,碧筠包粽举追思。

  

  

  端午吟

  王焕平(巴中)

  

  仲夏吉祥日,端阳岁月悠。

  寄情包粽籺,追远御龙舟。

  艾叶安康伴,离骚志节留。

  赤忱皆是爱,风骨内涵讴。

  

  

  颂屈原

  姜熠群(浙江)

  

  汨罗江岸楚歌亘,九问离骚主放神。

  内外风云愁志士,纵横山水恋劳人。

  忧时不忘良材育,爱国常思美政询。

  生死轮回皆铁律,浪花淘尽见功臣。

  

  

  读《离骚》祭屈原

  胡干能(贵港)

  

  端午来临念丽章,屈原后辈祭贤良。

  君游汨水龙庭去,民逐洪流粽子扬。

  昔日宏文图锦绣,于今故里奏笙簧。

  英名不朽千秋颂,词赋诗篇万世芳。

  

  

  端午节

  黄世杰(四川)

  

  一包粽子显真情,投向深潭和泪倾。

  门上青蒲香意远,庭前绿艾故人诚。

  聊凭山色离骚赋,尽付江流楚国卿。

  千载龙舟今复祭,节随五月瑞祥生。

  

  

  寄哀思

  厉鼎丰(扬州)

  

  汨罗江上粽飘香,锣鼓喧声不断扬。

  竞渡龙舟情远致,吟歌屈子爱珍藏。

  贤臣受害民知苦,志士遭残路隔长。

  一部离骚冤解述,灵均笔语记炎凉。

  

  

  端午吟

  陈均平(湘潭)

  

  榴花怀五月,汩水泛衷肠。

  风乃周时韵,骚知楚地章。

  山河安忍碎?家国力图强。

  思古波涛外,心潮浸酒觞。

  

  

  祭屈原

  李翌翌(南昌)

  

  端午粽香蒲艾挂,龙舟竞渡祭灵均。

  复吟天问嗟奇作,传诵离骚敬直臣。

  浮世千年江海异,忠魂万古蕙兰蓁。

  缅怀屈子铭初志,南国今朝橘树殷。

  

  

  咏端午

  王怀尧(巴中)

  

  汨罗浪涌碧流清,凭吊思怀爱国情。

  艾草熏香临五福,龙舟竞渡见群英。

  曲吟天问超然韵,弦奏离骚浩荡声。

  自古忠良豪气壮,留芳青史永垂名。

  

  

  端午祭忠魂

  李泉均(湖北)

  

  香绒悬习俗,碧竹系哀丝。

  鼓角鸣骚赋,龙舟载屈词。

  章回渔父也,扣问卜居之。

  捧粽虔诚奠,江歌祭傲姿。

  

  

  纪念屈原

  莹洁(西安)

  

  五五端阳谁孰言?惜怜怎洗直臣冤。

  一腔悲愤从江水,满目长歌为屈原。

  荣辱欲争沧海捲,是非难辨逆流掀。

  醉吟风雅承人愿,楚赋离骚众所尊。

  

  

  端午时节

  刘刚(巴中)

  

  菖蒲进市场,艾草上行廊。

  百镇收粮乐,千村解粽香。

  风闲摇绿叶,雨细润青秧。

  端午龙舟动,四时皆吉祥。

  

  

  端午

  王翠巧(河北)

  

  又到端阳角粽香,龙舟竟渡鼓声狂。

  轻吟天问思前古,慢读离骚痛后章。

  忧国直言千代颂,怜民损命万年殇。

  三杯薄酒英魂祭,洁傲清风浩气扬。

  

  

  端午吟

  赵亚中(天津)

  

  风热檐窗窄,厨香端午时。

  路深擎艾草,门敞布蒲枝。

  长荡龙舟曲,遥询屈子知。

  问天中国客,穹宇唱骚辞。

  

  

  端午怀屈子

  代玉明(扎兰屯)

  

  端阳山气融,芍药蕊成红。

  檐下葫芦舞,窗前艾叶风。

  汨罗怀屈子,忠愤憾遗躬。

  千古离骚泪,魂回楚郢东。

 

  

  度端阳

  武静洁(黑龙江)

  

  晨星寥若现曦光,披露郊游步履忙。

  楣挂菖蒲悬野艾,腕缠丝缕戴香囊。

  箬皮糯粽珍馐美,米酒雄黄驱疫强。

  壮竞龙舟翁赋咏,中华五月度端阳。

  

  

  怀屈子

  夏杰(江西)

  

  平波六月行,独去九龙瀛。

  水起光粼耀,天旋鹤鸟鸣。

  渡舟杯艾酒,颂曲放风莺。

  又念湘江客,忠魂万古名。

  

  

  端午回乡怀旧

  郭荣宝(江西)

  

  家山秀丽紫烟稠,客子归来雨尚收。

  几亩青莲邀盛夏,一川绿稻兆丰秋。

  昔时庭院椿萱乐,今日轩窗雀鸟悠。

  只怨经年飘逸远,枕前常梦古村头。

  

  

  童年端午

  耿西岭(河南)

  

  夏日晨来早,铃声喊起床。

  水凉神色好,锅热粽糕香。

  斗草剥鸡蛋,吟诗著妙章。

  又逢端午节,梦里是家乡。

  

  

  端午吟

  解诗(山东)

  

  汨水究何幸,垂名共与存。

  孤音传绝唱,青史烙忠魂。

  赋咏千年祭,铭怀万古尊。

  炎黄举薪火,碧血照乾坤。

  

  

  端午颂(通韵)

  木雅(山东)

  

  琳琅角黍觅原根,滚滚江涛唤楚魂。

  似箭龙舟欢战鼓,穿云纸鹞伴桐音。

  纤腰玉手彩绳绕,丹灶朱檐艾叶薰。

  睿祖诗人今可在,离骚乐谱满园春。

  

  

  屈原祭

  林晨 (南昌)

  

  九洲史册历山河,汩水何其浪涌多。

  楚韵离骚诗祖现,国殇君主小人苛。

  万方兴废书天问,一缕香茅织锦罗。

  但惜怒投心意尽,千年吟颂义忠歌。

  

  

  端午怀屈原

  张辉(河北)

  

  屈子当年何怨嗔,决然跃入汨罗津。

  沅湘万载怀遗恨,日月千秋照老臣。

  寂寞生涯求索路,离骚浪漫奠基人。

  忠魂浩荡传今古,我辈犹应自省身。

  

  

  蔡甸端午竞龙舟

  陈国斌(武汉)

  

  纪念骚人竞素舸,高湖弄桨击清波。

  舵公巧摆平衡橹,鼓手频敲奋进锣。

  客涌如流欢聚集,舟飞似箭尽穿梭。

  比拼蔡甸谁甘后?千古知音佳话多。

  

  

  赛龙舟

  倪郁(桂林)

  

  夏至时逢端午节,龙舟竞赛柳堤依。

  神船入水浪涛急,木桨含烟雨雾飞。

  震耳喊声惊两岸,喧天锣鼓占先机。

  你追我赶风流渡,挂彩披红凯乐归。

  

  

  端午祭屈原

  张建广(呼和浩特)

  

  端阳又见连天雨,怒水涛涛大地浑。

  壮志楚江今古泪,悲怀故国圣贤魂。

  长歌孤愤存幽恨,作赋离骚惊世言。

  祭祀投诗寻汨渚,何知墨笔洗沉冤。

  

  

  记重五(通韵)

  姚文长(四川)

  

  疏雨数场梅缀树,小河涨落逢重五。

  笋皮裹黍做香包,蒲草悬墙扎艾虎。

  哀郢深情世上传,驱魔黄酒溪边俯。

  湘人远去永伤怀,尤忆当年舟竞渡。

  

  

  端午情思

  刘金亮(临清)

  

  壮志凌云好俊郎,高风正节气轩昂。

  千年爱国一腔愤,半部离骚万古扬。

  米粽频来抛汨水,香蒿遍插拜忠良。

  神州广野驱侵寇,大义同心流韵芳。

  

  

  端午祭

  谭目亚(湖南)

  

  汨罗竞渡祭忠魂,屈子离骚享至尊。

  楫棹齐飞翻剪影,号声一志绝乾坤。

  争先雪浪如雷起,涌动人潮似马奔。

  习俗端阳传百世,旌旗画鼓耀儿孙。

  

  

  端午赛龙舟(通韵)

  周守军(江苏沭阳)

  

  碎声入耳岸鸣讴,细浪专攻意境悠。

  吶喊摇旗迎仲夏,喧腾鼓乐震丰秋。

  抖音靓屏田田乱,微信群聊款款收。

  碧水甜歌诗韵赋,南来北往赛龙舟。

  

  

  端午吟

  刘国泰(武汉)

  

  端午雄黄酌梦遥,圣贤傲骨耳边娇。

  舍身报国楚湘叹,守义成仁龙舰飙。

  莫见是非无理法,尤彰清白有文雕。

  千秋不乏磨难事,一任江风卷巨潮。

  

  

  祭屈原

  向文珍(成都)

  

  端阳艾草避蚊叮,竞渡龙舟巧似灵。

  屈子投江民有泪,文心刻简影无形。

  粽粑咸蛋桌中祭,酒席佳肴味里铭。

  远古离骚传后辈,人间礼乐托诗经。

 

  

  绝句

  

  

  寄思

  曹力耕(兰州)

  

  怀古粽含伤,心中日月长。

  金蝉鸣夏至,艾草溢清香。

  

  

  端午节

  许三阳(武汉)

  

  风舞粽香飘,门悬艾草摇。

  老翁斟玉醑,如旧大夫邀。

  

  

  寄屈原

  李孝任(上海)

  

  汨罗江面竞龙舟,鼓震潇湘夏日浮。

  我掬清波承远意,随君舍命也追求。

  

  

  端午节

  黄益芳(浙江)

  

  端阳角粽挂龙舟,十万旌旗水上浮。

  屈子闻声欣击节:楚囚从此再无求。

  

 

  端午感吟

  李学军(江西)

  

  屈子茫然世路穷,飘摇苦雨恻凄风。

  国家欲报谗当道,含恨投身汨水中。

  

  

  端阳

  王焕平(巴中)

  

  江上龙舟急,盘中粽籺香。

  端阳思屈子,风骨世称扬。

  

  

  端午赛龙舟

  舒云(香港)

  

  端阳雨霁碧云天,竞赛龙舟泣古贤。

  何故灵均随汨水?离骚句句道其玄。

  

  

  怨屈原(顶针)

  姜熠群(浙江)

  

  灵均自幼存宏志,志丧青江裹热尸。

  尸谏终成千古怨,怨将碧血染长辞。

  

  

  过端阳

  胡干能(贵港)

  

  今日时逢粽肉香,人间正在过端阳。

  离骚美韵传千古,华夏儿孙世代昌。

  

  

  吊屈原

  李正华(镇江)

  

  美政丰民宵小狂,悲风恶木楚魂伤。

  投渊殉国承天问,逸响离骚载鼎昌。

  

  

  端午

  陈均平(湘潭)

  

  角粽香蒲蕲艾蒿,汨江拍岸起波涛。

  今时又读离骚赋,追仰前贤谏楚豪。

  

  

  哀正则

  厉鼎丰(扬州)

  

  正则精忠久颂扬,离骚一部记炎凉。

  贤臣受害哀民祭,志士遭残痛国殇。

  

  

  粽香情

  李翌翌(南昌)

  

  幽巷端阳粽有情,枣沙箬叶糯香生。

  邻家好友喜相送,围坐飞觞醉我卿。

  

  

  老街粽香

  張建广(呼和浩特)

  

  老街塞上过端阳,宽巷幽深觅粽香。

  秘制家传功绩在,古城百载盛名扬。

  

  

  端午祈安康

  向文珍(成都)

  

  红枣肉丁和糯香,门庭若市客排行。

  江中竞渡寻清烈,艾叶雄黄保健康。

 

  

  端午祭屈子

  李泉均(湖北)

  

  艾粽酬佳节,香醇祭楚魂。

  汨罗哀屈子,江水雾啼痕。

  

  

  端午祭

  周湘楚(湖南)

  

  粽叶煮甘莹,葡萄酿液晶。

  龙舟千古祭,不忘屈原情。

  

  

  忆屈原

  朱兵(潍坊)

  

  端午竹篱东,松阴话屈翁。

  楚辞千载韵,竞渡古遗风。

  

  

  端午

  赵斯强(南京)

  

  端阳插艾各家忙,童稚欢腾捧酒觞。

  五色香囊悬脖颈,离骚诵后点雄黄。

  

  

  端午节怀屈原

  耿西岭(河南)

  

  屈原放逐赋离骚,空谷幽兰品自高。

  江水东流千古颂,龙舟竞渡踏波涛。

  

  

  癸卯端午感怀(新韵)

  徐洪春(云南)

  

  亲驾奔驰盛角粽,诚邀万岭饮罗江。

  乘舟举目观星汉,沾露披荷熏蕙香。

  

  

  祭屈原

  倪郁(桂林)

  

  端午祭平原,忠贞为国捐。

  离骚千古绝,传世永芳年。

  

  

  端午

  武静洁(黑龙江)

  

  神州万户粽飘香,窗牖悬葫挂艾菖。

  锣鼓喧天舟竞渡,离骚一曲祭忠良。

  

  

  端午

  宋正春(张掖)

  

  烟柳婆娑绿半堤,一行白鹭起湖西。

  鼓鸣出令龙舟动,碧水生花万桨齐。

  

  

  端午感怀

  小蛮(衡阳)

  

  碧艾青蒲户户香,龙舟米粽祭端阳。

  只缘屈子高标在,致使忠贞遍楚湘。

  

  

  端午凭吊

  谭目亚(湖南)

  

  离骚天问屈原歌,凭吊冤魂生死何。

  荣辱本来身外物,却留肝胆去沉疴。

  

  

  端阳

  白桂琴(西安)

  

  艾草青青送妙香,适逢五月又端阳。

  家家追念冰心酒,处处承恩饮兴长。

  

  

  端午

  罗伯杰(浏阳)

  

  漫卷离骚赋,悠悠屈子歌。

  为怀君所爱,端午竞凌波。

  

  

  爱国情怀激古今

  宋继大(上海)

  

  盛世中华掷地音,似闻屈子在行吟。

  惊魂壮举千秋烈,爱国情怀激古今。

  

  

  端午即事

  吴林(武汉)

  

  龙舟汩水连天涌,波唱离骚万代扬。

  艾草门前吟屈子,娇童项颈吊沉香。

  

  

  端午有寄

  冯森(四川)

  

  汨水又长吁,皆因恸大夫。

  泪花堪胜旧,骚客岂分殊。

  

  

  寄情端午

  赵亚中(天津)

  

  天问银河长几许,九歌屈子唱骚辞。

  汨罗江荡三千岁,后世承贤祷福祺。

  

  

  悟端午习俗

  陈国斌(武汉)

  

  奋楫龙舟勇向前,楚乡习俗继千年。

  缘何百姓偏心眼,不敬君王敬圣贤?

  

  

  无题

  吴继来(池州)

  

  每逢端午节,又替屈原愁。

  别学江中石,诸多老滑头。

  

  

  端午节

  董继德(雅安)

  

  十里粽飘香,千家艾叶妆。

  离骚吟楚子,雾散习风扬。

  

  

  端午颂

  刘永生(天津)

  

  柳荫浓夏日偏长,端午罗江祭国殇。

  身殒屈公何所有?离骚留世谱新章。

  

  

  端午

  林晨 (南昌)

  

  雄黄香粽意盈盈,竞渡龙舟扬玉缨。

  千载真风歌一口,义忠爱国聚民声。

  

  

  端午见闻

  赵营(济南)

  

  端阳龙舸湖中闹,锣鼓震天舟影驰。

  岸畔佳人翘首待,粽香宴客恰逢时。

  

  

  甲子端阳静好

  郭荣宝(江西)

  

  了却江湖利誉情,喧嚣不再耳边生。

  归田甲子千般好,五月清风谁与争。

  

  

  端午

  顾栋明(江苏)

  

  又逢端节至,常记九歌声。

  为有累臣忆,皆言爱国情。

 

  

  山乡端午节

  代玉明(扎兰屯)

  

  檐隙葫芦艾草香,五丛丝线佩霓裳。

  汇河口处人喧闹,塞北山乡端午忙,

  

  

  端午

  杨森(四川)

  

  龙节棕香惹远思,手机屏小录新辞。

  楚人勋业耀天下,伟大屈原今古师。

  

  

  端阳

  刘华全(宜昌)

  

  姊归尝蜜橘,回忆九歌吟。

  楚地龙舟赛,中良屈子心。

  

  

  屈子吟

  诗解(山东)

  

  汨水年年渡,屈原千古魂。

  楚辞余绝唱,青史满铭痕。

  

  

  悼屈原

  张辉(河北)

  

  纵身一跃成千古,永驻忠魂赤子心。

  求索精神承后世,离骚流照到如今。

  

  

  纪念屈原

  朱光国(武汉)

  

  时逢端午祭英魂,文化非遗要奉尊。

  竞渡龙舟包角粽,屈原故里去寻根。

  

  

  川北乡村端午节

  刘刚(巴中)

  

  童少声声赞粽香,菖蒲艾草挂门梁。

  雄黄驱毒离骚诵,锣鼓龙舟庆吉祥。

  

  

  端午节(新韵)

  刘金亮(临清)

  

  天问咏千年,龙舟令鼓喧。

  爱君民没忘,米粽祭英贤。

  

  

  祭屈原

  周守军(宿迁)

  

  粽叶青青腰缠纱,花生糯米枣无瑕。

  融糖粒饭香滋味,屈子当还识旧家。

  

  

  端午

  张宝华(黑龙江)

  

  端午门檐插艾香,阶前稚子佩熏囊。

  竹包糯米锅汤沸,酒暖人家笑满堂。

  

  

  端午吟

  杨诺冰(安徽)

  

  天问离骚遗志风,端阳粽子奠孤忠。

  中华上下五千史,如日新升火样红。

  

  

  龙舟竞渡

  黄锦钢(温州)

  

  擂鼓鸣锣百楫挥,冲波劈浪逐云飞。

  龙舟竞渡楚江上,奋夺鳌头披彩归。

  

  

  祭屈臣

  夏杰(南昌)

  

  重五潭边祭屈臣,九歌天问涉江滨。

  兰舟竟渡何来觅,绝唱千秋遗志新。

  

  

  念端午

  王智敏(张家口)

  

  正夏熙风孤揽影,身沉江底骨尤存。

  千年万代名承继,米粽香浓缠福源。

  

  

  忆屈原

  蔡荣华(上海)

  

  千古罗江水载冤,忠魂历代有人言。

  以身许国留端午,今念离骚颂屈原。

 

  

  词牌:小重山·步韵薛昭蕴

  

  

  小重山·端午屈吊·步韵薛昭蕴

  许三阳(武汉)

  

  香溢千门悬艾青。远山初景出、紫霞明。风来南岸拂弦声。丹若火、枝密好藏莺。

  入吊汨罗成。村翁投黍粽、可堪情。自然无语久难行。大夫返、魂化碧涛生。

  

  

  小重山·西塞送龙舟

  李孝任(上海)

  

  西塞江波千古流。楚魂归故里、送龙舟。三天乡戏请神游。香案摆、祈谷获金秋。

  端午绪风稠。堤边悲屈子、自怀羞。眼前无处不红榴。群情热、淹没散花洲。

  

  

  小重山·端午节怀屈大夫

  黄益芳(浙江)

  

  汨水滔滔汩汩流。风烟千载事、渡龙舟。楚囚长铗布冠游。恸国破、太息涕春秋。

  世事总繁稠。大夫存气节、怎堪羞?美人香草似丹榴。骚体赋、浪漫满瀛洲。

  

  

  小重山·端午怀屈原

  李学军(江西)

  

  江岸徘徊涕泪凉。赴流鱼葬处、太孤惶。黎民痛悼国良殇。抬眼见、汨水碧泱泱。

  忠节性刚方。仁人求索志、史留芳。美人香草楚骚彰。千年忆、咏颂调清阳。

  

  

  小重山·端阳

  舒云(香港)

  

  夏至曦明无雨丝。青峰连碧宇、白云飞。拂风舞叶响弦诗。难遮住、窗外树蝉叽。

  天暮月娥眉。端阳民习俗、灶神炊。孩童散学急忙归。伸馋嘴、尝粽笑言嘻。

  注释:碧宇:词中指青天。

  

  

  小重山·端午

  王焕平(巴中)

  

  艾草菖蒲正簇青。择优新采集、挂门楹。糯香粽籺各含情。心意满、祈福意尤诚。

  佳节内涵凝。火金双伴月、恰天成。礼仪信仰表民声。兴华夏、良俗自扬承。

  

  

  小重山·颂屈原

  王怀尧(四川)

  

  吟诵离骚豪迈篇。汨罗江里水、隐魂冤。凭栏遥望九宵天。寻远古、思绪越千年。

  重览九章翻。聆听贤士语、诉忠言。锦章笺上志方坚。先贤颂、敲字咏词篇。

  

  

  小重山·端午联想

  黄世杰(阆中)

  

  挝鼓声传十里声。飞舟穿浪涌、与谁争。当年屈子汨罗倾。离骚赋、言出鬼神惊。

  惟恨国难兴。先流臣子泪、要君听。空留一片在丹青。今人切、但得醉还醒。

  

  

  小重山·赛龙舟

  胡干能(贵港)

  

  端午南湖柳叶青。游人忙进出,彩旗擎。岸边吹响赛船声。风浪急、天上有飞莺。 

  比赛论输赢。蓝方流眼泪、梦难成。猛敲锣鼓励精兵。奇迹现、最后把旗升。 

  

  

  小重山·端午凭吊

  李正华(镇江)

  

  艾虎蒲龙门弄香。千家包楚粽、点雄黄。放殃儿稚唱骚章。龙舟渡、托梦祭沅湘。

  青史度裁量。春秋钟义气,永流芳。伟辞逸响四瀛扬。与天问、世态滥炎凉?

  注释:放殃: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也是中国南方一带城市过端午的风俗。

  

  

  小重山·哀正则

  厉鼎丰(扬州)

  

  锣鼓连声飞滿江,看龙舟竞渡,气高昂。年年端午粽飘香。门插艾,驱疫揽安康。

  雄志却难扬,精忠何报国,苦悲伤。写离骚以诉衷肠,灵均泣,留下那遗章。

  

  

  小重山·端午节

  张宁仁安(江苏)

  

  五色丝绒裹艾康。辟邪驱疠疫、佩香囊。登阶平步入青冈。遥见那、旗彩映霞光。

  号令一声扬。龙舟飞箭出、鼓声狂。竞波逐浪赛端阳。悼屈子、沉玉汨罗江。

  

  

  小重山·端午

  陈均平(湘潭)

  

  雨打榴花落泪痕。汩罗追梦远、寓情臻。祭台投粽注清醇。龙舟鼓、入水震江滨。

  渔父意难循。数年风雨骤、困羁臣。九歌依旧舞缤纷。呼天问、千载赞忠魂。

  

  

  小重山·观蒋村龙舟胜会偶记

  姜熠群(浙江)

  

  端午龙舟涌碧波。欢声惊宿鹭、漫天歌。青云当伞不延俄。观众赞、浪里影穿梭。

  龙润涝黄沱。先民传对策、度輱轲。深潭胜漾四周过。载泥坝、划手尽酣酡。

  注释:①深潭:特指西溪深潭口洋。

  ②按规定,每条龙舟要先划遍深潭口洋的四周,叫“胜漾”;最后到深潭口洋中间原地做360度旋转,叫“载泥坝”。

  

  

  小重山·观国际龙舟赛

  李翌翌(南昌)

  

  丽日纤云垂柳青。九龙湖色碧、彩舟停。红旗猎猎赣人兴。海内外、勇士聚洪城。

  击鼓若雷鸣。蛟龙飞劈浪、雪涛腾。岸边呐喊震天惊。相竞渡、力势锦标争。

  

  

  小重山·感怀屈子情

  李泉均(湖北)

  

  殉国忠魂举世惊,雄姿怀袖舞、九歌声。离骚天问破冰层,汨罗泪、一叶棹舟轻。

  渔父逸飘萍,远游追夙意、竞幽馨。壮辞悯世卜居情,涅槃者、英魄凛千生。

  

  

  小重山·屈子吟

  解诗(山东)

  

  汨水悠悠挽碧涟。忠魂端午祭、起龙船。韶兮奏舞九歌虔。究天问、流贬枉蒙冤。

  郢陷国殇残。懦庸终自作,愤谗奸。忧怀绝唱著鸿篇。留青史、火烬有薪传。

  

  

  小重山·端午

  赵斯强(南京) 

  

  又见端阳艾草青。潇湘漻泪泣、汨罗盈。洞庭船舫起箫声。空悲戚、湖上月光倾。

  缅忆屈公卿。一腔捐国血、破天惊。神州大地木林菁。君可慰、荆楚向隆兴。

  

  

  小重山·忆端阳

  付春青(浙江)

  

  重五孩提记忆长。艾蒿扉遍插、乞安康。香囊彩线额雄黄。嗨竞渡、汨水酹椒浆。

  华夏祭忠良。离骚同日月、似沧浪。梦中穿越又归乡。山简醉、何必效徐妆。

  

  

  小重山·龙舟赛

  林晨 (南昌)

  

  身着金鳞龙首轩。惊彪颜赛手、气吞山。助威人沸岸边欢。一声令、呼啸射飞弦。

  合力鼓鸣鞭。舵工支正向、勇无前。千年习俗化风缘。屈子晓、含笑静黄泉。

  

  

  小重山·端午有怀

  林咏萍(武汉)

  

  锣鼓齐喧波上舟,任由争棹乐、唱悠悠。端阳应是祭清流。可曾记、屈子殁江头。

  忠义至今留。离骚天问叹、几人求。此时重读倚危楼,思翻涌、滚滚水无休。

  

  

  小重山·纪念屈原

  吴林(武汉)

  

  断剑潸然杵汩江。仰天沧雨泪,气忧肠。旌旗几度鼓金扬。西风冽、弓举射天狼。

  愁国志难央。为民身死谏,赴江殇。九歌悲曲恸千乡。龙舟祭、万户粽抛香。

  注:<射天狼>引至屈原《九歌》里的<东君>篇。曰:“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悲曲>此处指《九歌》里的<国殇>篇。文章悼念并讴歌了为楚国捐躯的战士,被广泛流传于民间。

  断剑潸然杵汩江。仰天沧雨泪,气忧肠。旌旗几度鼓金扬。西风冽,弓举射天狼。

  愁国志难央。为民身死谏,赴江殇。九歌悲曲恸千乡。龙舟祭,万户粽抛香。

  

  

  小重山·端午感怀

  莹洁(西安)

  

  艾草浓浓香馥馨。龙舟河上赛、聚精灵。江湖人海闹声声。众称赞、飞越见新铭。 

  孤愤故关情。离骚诚可记、引诸生。屈原含恨以诗鸣。阅无尽、掩卷意难宁。

  

  

  小重山·端阳祭

  方远(上海)

  

  草木何堪零落悲。赤心朝复暮、枉凝眉。空怀韬略恨他时。西风噪、一夜尽伤离。

  香粽趁晨炊。龙舟惊拍岸、恐嫌迟。梦回东阁问君谁。端阳日、歌颂屈原奇。

  

  

  小重山·端午故乡行

  耿西岭(河南)

  

  龙凤湖边景色优。咚咚敲战鼓、赛龙舟。乡邻一起喊加油。凝眸处、谁个拔头筹? 

  端午望神州。村村如画里、目难收。渐行渐远又回头。炊烟袅、何日更重游。

  

  

  小重山·寄思端午

  罗伯杰(浏阳)

  

  端午时分江水临。远怀诗祖泪、意幽深。灵均存有爱民心。离骚赋、词里故人寻。

  怀念始钦钦。龙舟悬艾日、颂于今。思君大德梦中侵。江陵破、香草美人吟。

  

  

  小重山·端午节

  顾栋明(江苏)

  

  又忆娘亲端午忙。席丝芦叶泡、备烝粮。手灵舞出粽形芳。灶火盛、飘溢苇清香。

  母讲古难忘。佩兰凋落在、汨罗江。诚忠社稷节坚强。爱国志、须我辈弘彰。

  

  

  小重山·端午

  张支金(福建)

  

  蒲艾青青门上悬。夏迎端午至、粽香传。绿阴清昼咽鸣蝉。清溪上、几树若榴繁。

  雷鼓震喧天。龙舟争竞渡、吊湘沅。直臣忠义昔沉冤。读君赋、哀叹意难宣。

  

  

  小重山·端午龙舟湖面驰

  赵营(济南)

  

  端午龙舟湖面驰。鼓锣声震撼、众人知。熏风拂柳庆功时。水波荡、西下夕阳迟。

  闹止落霞归。忠魂精气在、泪眸垂。手擎香粽诵悲辞。念君愿、为古往愁眉。

  

  

  小重山·端午节小唱

  赵亚中(天津)

  

  端午风清艾草长,青枝牵绿叶,掩厅廊。菖蒲檐下慢悠扬,还有这、鲜粽糯糜香。

  竞渡汨罗江,龙舟耕浩水,祷河殇。离骚天问写华章,九歌赋、唱醉好儿郎。

 

  

  小重山·端午颂屈原

  刘永生(天津)

  

  粽艾香丝飘远方。龙舟争竞渡、庆端阳。屈公舍死为朝纲。空悲切、抛粽救忠良。

  忠义比星光。情深堪日月、远名扬。千年传颂绽芬芳。离骚颂、谱写大篇章。

  

  

  小重山·端阳祭忠魂

  宋继大(上海)

  

  臣佞君昏乱政纲。灵均遭放逐、楚邦亡。呼号奔走告天苍。“美政”废、饮恨汨罗江。

  端午粽飘香。《离骚》传万世、永流芳。龙舟文化得弘扬。挂艾草、蒲剑鬼妖降。

  注释:

  佞臣:指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奸臣。政纲:即施政纲领。指屈原的内政外交主张,即“美政”。灵均:屈原的字。饮恨:含恨而无法申诉。《离骚》:屈原抒情长诗,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小重山·端午祭屈原

  張建广(呼和浩特)

  

  端午年年听雨声。楚江波浪涌,怒涛惊。似如屈子诉冤鸣。食粽日、遥祭烛光明。

  何处向贤英。悲伤千古泪,写丹青。题诗千首咏伤情。怜君切、洒酒寄英灵。

  

  

  小重山·端午

  倪郁(桂林)

  

  端午龙舟竞赛场。蛟龙江上伏,绣旗黄。百舸角逐劈波狂。风雷急、夹岸喊声扬。

  艾叶石蒲香。献河抛角粽,祭贤良。投江殉国屈原殇。离骚恨、传世万年芳。

  

  

  小重山·端午吟怀

  冯森(四川)

  

  菖艾悬门安乐呈。百家忙里外、节相迎。还将雄酒数杯倾。难意尽、心底怅怀生。

  缘起汨江惊。忠魂天问切、总关情。而今湘楚尽繁荣。离骚诵、尤叹庶康宁。

  

  

  小重山·端午节

  刘刚(巴中)

  

  夏至云峰岩石凉。时常如雨下、少晴光。和风不断柳丝扬。莲花笑、叶下甲鱼藏。

  菖艾挂楼房。家家包肉粽、过端阳。龙舟赛会吼声狂。庆盛世、华夏国民祥。

  

  

  小重山·端午屈子祭

  郭荣宝(江西)

  

  米粽龙舟赤子情。襟怀诗祖祭、汨罗盈。江天不绝浪云惊。千古怨、天问秉丹诚。

  民俗永扬承。离骚音未了、志心铭。修辞盛世赋歌声。兴华夏、忠义佑新生。

  

  

  小重山·端午思乡

  周利波(洛阳)

  

  夏至龙舟粽子情。孤身奔塞北,意难平。叶间红枣竞相呈。食此物、鸿雁绪冲盈。

  宿醉梦中惊。故园同友语,话无声。何时家近远边城。难与说、蜡木挂红缨。

  

  

  小重山·端午祭屈原

  向文珍(成都)

  风雨人生路上寻,漏声催鬓老。懒听音。时逢节至赋诗吟。思楚地、汨水屈原沉。

  忠节胜千金。生平酬国志,蠧难侵。美人香草九歌箴、离骚颂、唤起庶民钦。

  

  

  小重山·祭屈原

  周湘楚(湖南)

  

  端午连绵雨不停。屋檐珠露滴、带悲情。菖蒲艾叶避邪平。包角粽、清水煮晶莹。

  杯酒祭英灵。一心愁国事、几时明。国亡含恨汩罗行。君悲切、从此了浮生。

  

  

  小重山·端午祭屈子

  代玉明(扎兰屯)

  

  端午情殇恨意长,离骚风雅句,意铿锵。庸君无道郢趋亡。归汨水、后世尽哀伤。

  世上事无常,故乡肠望断,恨天凉,楚都无视解民方,潇湘雨、国士哭无双。

  

  

  小重山·端午

  杨若冰(安徽)

  

  今日端阳前岁同。碧空云露洗、细柔风。龙舟湖面竞雌雄。雷鼓急、观者助威洪。

  天阔五湖通。中华终不变、石榴红。世情民俗水长东。投粽子、江底奠孤忠。

  

  

  小重山·端午怀屈子

  方成均(泸州)  

  

  又到端阳江水清。汨罗奔泪泣,涌真情。江风吹散九歌声。呼救急、摇撸振飞莺。

  橘颂续难成,忠心难寂静,只留菁。神州处处望江明。怀君切、从此梦难醒。

  

  

  小重山·端阳节

  张宝华(黑龙江)

  

  五月端阳粽子香。艾蒿沾雨露,挂门房。暖风吹柳柳阴凉。看粉蝶,堤上喜花黄。

  古事论思量。人间忠义气,在传扬。殷勤且謝日风光。离骚诵,半水是斜阳。

  

  

  小重山·观端午节龙舟赛有感

  陈国斌(武汉)

  

  奋楫高湖凤艒轻。若离弦猛箭、向前行。生龙活虎似尖兵。赛鼓急、沿岸喇叭鸣。

  凡事必深耕。艰辛加笃志、定垂成。迎难而上冠军争。莫犹豫、磨蹭怎能赢?

  

  

  小重山·端午情思

  刘金亮(临清)

  

  端午全民祭古贤。贡神呈果鲜、酒三坛。云中彩带拱桥边。树正气、习武令如山。

  民众保家安。将軍身火线,永头前。科兵指导定时间。灭狼狈、扫进鬼门关。

  

  

  小重山·端午观赛龙舟

  周守军(江苏   宿迁)

  

  丽日风轻岸柳青。淮河湖色碧,彩舟停。旌旗猎猎杜鹃鸣。人影动、处处赛舟横。

  号令发声声。龙舟飞若箭,赞歌盈。礼仪信仰倍欣朋。兴华夏、端午续航程。

  注释:淮河:沭阳境内的淮沭新河。南北走向。

  

  

  小重山·汩罗边吊屈子(通韵)

  姚文长(四川)

  

  慢步溪边悼九灵。楚江风浪起、纵横生。千年屈子献忠诚。山河竞、满载爱国情。

  云暗汩罗清。日斜巫雨泪、岭峥峥。可堪回首伫沙汀。飞烟去、波静水漪明。

 

  

  神州吟《唐风宋雨》诗刊编委会

  荣誉社长:木刀

  首席顾问:湖边小镇、李开国、涿庵

  顾问:泥和、柳轻尘、子平、陈训文、竹影zy、任春芝乐观

  社长:粥饭桶

  常务副社长:朴素方正

  副社长:何蒙

  总编:粥饭桶

  执行总编:朴素方正、五湖明月、何蒙

  副总编:悠悠芳草心

  主编:悠悠芳草心

  副主编:NuiNui、禾溪居士、姜熠群、寻知、天佑人和

  编委:冷鸢、真的不懂诗、横门听风、快乐18053、草木人、江城三公子、许华娟、烟霞楼主、FSF、垚燚、ribt、平仄、宫羽書、e e、文志雄、井汉、纪缘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