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狄青看来,这“面涅”不但没有为他“丢脸”,相反,倒使他时时记着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身份”,因而有了激励,有了警策。他说:“皇上您都不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按照战功把我提升到这个位置,我还怕别人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吗?我留着这些字,让士兵们看看,使他们都懂得一个人该如何努力上进,建功立业!”
狄青不愿忘本,不以门第为意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京师的百姓都“诵咏其材武,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
古往今来,当上官就“变脸”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末陈涉称王,当初和他一起“打工”的穷哥们儿,竟仍然大大咧咧地与陈涉王称兄道弟,并且口无遮拦地将陈涉王幼时的事儿全抖落了出来,也就是把陈涉王的“面涅”公之于众。结果,这些穷哥们儿一律被砍了脑袋。
而今那些贪官们东窗事发时,总是痛哭流涕地说,我忘了本,其实也就是忘记了过去曾有的“面涅”!昨天的“哥们儿”,今天当了官儿,就有了一张“官脸”,就牛皮哄哄,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可见,像狄青那样,居官位而记“前科”并以此自励的人,是不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为这位曾有“面涅”、脸面不美的狄青而感动。
(责任编辑:阳光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