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三国演义》中必须学习的领导艺术(2)

2009-04-24 16: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信任下属,事不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

三、信任下属,事不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问题了。到了后来,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网罗一批内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亲。

四、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操发号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掣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头发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群雄逐鹿,曹魏—统,个中缘由,可以管窥豹。

五、胸襟豁达,宽容心态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六、慧眼识人,任人唯贤

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作为最高指挥官,曹操善于从言谈举止交游等等侧面对属僚予以了解,用其长防其短,使人各尽其才,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环境里或者在某一场具有特色的战役中发挥出其特别的作用。善用人者首先善识人,而曹操目光如炬,群雄并起,鱼龙混杂中,曹操却能独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操更能在孙权初露头角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察已洞入之能实乃石破天惊。

对于今天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一定要慧眼识人,任人唯贤。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一律平等对待。这样才能笼络一批人才团结周围,并且能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