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书画友人曾问过他:“您对自己的书法被别人临摹有何看法?”
启功先生笑笑说:“这很好嘛!能因此养活很多人!”
“那么,您能分辨出您的书法与赝品之间的差别吗?”
“写得好的都是赝品,写得差的就是我的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老了,手指不灵活,写的自然没有他们年轻人好了。”
如今,很多书法名家当得知自己的作品被人临摹成赝品出卖后,都表现得异常气愤,甚至义愤填膺。相比之下,启功先生的修为才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大师!
德高望重乃是“大能”,真正的赢家,在这种能力上的修炼都是相当之高的。比如刘备,正因其“以德服人”,才能以弱势卓立于乱世之中。临终前,他还不忘叮嘱刘禅要“惟贤与德”,因为这正是刘备一生的成功心得。刘备的治国之能,远不及魏武帝曹操,却能收揽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等一群文武奇才,皆因其以德服人使然。也是通过在下属和百姓中广播仁义,刘备才能由一个卖鞋小贩奋斗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皇帝。自打走上政治舞台后,刘备宽厚待人、仁义取信的处世理念(不管他心里是否真的这么想)就颇为人称道。作为政治家、领袖人物,宽厚、仁义、忠诚都是指引成功的最高法宝。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刘备的宽厚仁德,为他带来无尽的好处。曹操欲以威服人,人心不服;刘备欲以诚感人,人皆感动。
除了以德服人,刘备还善于“哭”出好多名堂来。隆中对后,刘备相约孔明出山相佐,孔明不从,刘备大哭,“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大为感动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如果刘备听从张飞之言“他如不来,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结果只能得诸葛亮之身,而难得其心,正如曹操之得徐庶。
还有,当刘备发兵西指,刘璋亲临涪城来迎。内应张松、军师庞统多次建议在涪城行事,刘备执意不从,他说得义薄云天:“季玉(刘璋)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也不为也。”刘备说得很有道理:如果真在涪城设下“鸿门宴”,定要失信于川地之民,如此一来,后面的麻烦就大了。正所谓好事多磨,事缓则圆,万事不可急就。
不论是在古代的政治环境里,还是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仁德待人都是成功者很高妙的做人技巧。反观某些人在某方面堪称能人,却因为自身人格问题而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汪精卫聪明倜傥,周作人才华横溢,但他们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投敌叛国,成为了千古罪人。其中的周作人,虽然在文学上取得极大成就,与其兄鲁迅不分上下,但是做人的失败使他只能是一个作家,无法被称为文学大师。
由此,以德服人才是大能、大智慧。如果每天趾高气扬,对别人颐指气使,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一个失道寡助、不受人欢迎的异类。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心里面不去善待他人的人能够真正地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