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六九等,贤愚与不肖。人是有差别,否定人所存在的差别,否定人的差异性,对人的研究,对人的分析,乃至对人的管理都是不利的,哲学家认为,只有知道事物或矛盾的差异性,才能抓住事物矛盾的本质;抓住了事物矛盾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孔子从许多角度将人分为许多等级。比如说交朋友,孔子认为交朋友有四个层次。“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共学”是第一个阶段,共同学习。“适道”是第二个阶段,共同追求真理。“与立”是第三个阶段,与之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即通常说的能共患难,不能共享受。“与权”是第四个阶段,与之通权达变共同经历风云变化。四个阶段即四个层次,因此许多人交朋友,越到高处,越是不胜寒,朋友越少,就是这个原因。
又比如从人格角度将人分成圣人、君子、小人。从人的精神品质角度又可将人分为仁者、智者、勇者。仁、智、勇与圣人、君子、小人相结合,可分为圣人之仁、圣人之智、圣人之勇。君子之仁、君子之智、君子之勇。小人之仁、小人之智、小人之勇。换一角度又可说成仁之圣人、仁之君子、仁之小人。智之圣人、智之君子、智之小人。勇之圣人,勇之君子、勇之小人。又如,从学习的角度将人可分为四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又如:从对错误的认识角度,又可将人分为三等六类,三等即“小人、君子、圣人”。“小人”对待过错有两种:一是掩饰错误。如: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二是坚持错误。如: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对待错误的三种方法:一是自知错误。如: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二是自改错误:如“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自讼错误。如: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圣人对待错误是闻过则喜。当然孔子还有其他许多分类,详细把握,对你所管辖的人员,作一些科学的分类,对你识才用才辨才理才确有帮助。——谈人才管理的层次系统
(责任编辑: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