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貂蝉
貂蝉没有梦想、性格,只有一项挑拨任务。挑拨里最主要的关节是误会。相信很多人听到董卓和吕布被挑拨得反目成仇,都会很直接的反应:“哦!这两个男人真是太笨、太猪哥了!”可是把头转向日常生活中,看看身边的人(包括自己)被挑拨时的反应,你就会了解到挑拨是一个威力非常强大的传统阴暗智能。
我们期望把貂蝉的动作分解剖析之后,能让大家增强这方面的免疫能力。在王允的连环计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它。
不同的诠释造成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挑拨别人的人运用不同的观点来诠释同一件事,但被挑拨的人被逼到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种挑拨与被挑拨的原则是历史上不变的法则。因此,做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学习让自己有更开阔的胸襟、更多重的视野与观点去看待一件事情。一旦我们因为被挑拨而产生激烈情绪时,最好重新站在利益与我们冲突的人的立场重新再省思一次,对方会用什么观点看这件事?我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看事情?也许这么一想,对方所有挑拨的企图昭然若揭,我们不但不生气,还学会哈哈一笑呢!
11、袁绍
袁绍继承了“四世三公”这个汉朝天子御赐的金字招牌。很清楚地,显赫的家世也就是他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袁绍为自身利益不继续攻打董卓。为了维护四世三公这块金字招牌,再怎么说,也要奋战到底。可惜的是,袁绍竟然公开表现出意兴阑珊的态度;更糟糕的是,身为讨董大联盟的领袖,袁绍却屡屡屈就现实原则,公然抢夺韩馥的领地,还和公孙瓒打仗。照说袁绍应该照顾联盟里的成员,表现出老大哥恢宏的气度,没想到袁绍因为贪婪、野心,不顾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气度。袁绍短视近利的目光,使他失去了继续作为领导者的机会,也是他自己,把这块最可贵的金字招牌给砸坏了!
12、庞统
庞统的死的确令人惋惜和遗憾。他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何以刚率兵出征,便命丧途中,而且是被名不见经传的张任所败?
从战术上来看,庞统这位盖世奇才在进兵途中,早该料到落凤坡一带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树木丛生,是最易遭伏击的地带。以他的实力,就算无法顺利前行,最起码也不应如此轻易遭人暗算。真正研究起来,庞统遭埋伏丧命,绝非能力不足,问题完全出在他的心态上。
庞统初到刘备帐下,急于建功立业,以便使龙凤并驾齐驱,这种心理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不过他把名利看得太重,为了与诸葛亮较量,总是对其存在了一些偏见,认为诸葛亮为了怕他取功,一定会扯他后腿。以致当诸葛亮致信提醒他不要冒然进兵时,他却想:“孔明怕我取了西州,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在此情况下,庞统已经因个人情绪及好恶而严重影响了他对军事谋略上应有的客观判断,其心思不但没有放在对敌人的警惕,反而斤斤计较于自我得失,甚至有欺上之举,乃对刘备说:“统亦算太乙数,己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同时,在进兵时,没有对敌情和地理条件做深入分析,以至身陷绝境。
要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尤其需要宽阔的胸怀、眼观全局的概念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度量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谋略的沃土。庞统的这段故事,正足以做为我们的借鉴。
13、何进
何太后所倚势的哥哥何进虽然贵为大将军,他的表现更像是原来那个杀猪的屠夫。尽管他手下拥有了像曹操、袁绍那么好的人才,他却没有听进他们的意见;尽管他有那么高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学会任何宫廷政治的精要,以致最后被宦官们用非常粗糙的手法杀掉。抓住机会或许可以得到暂时的权力,然而想要更长期、扎实地拥有统治权,却需要更细致的思维与经营。
14、陈留王
做皇帝不但不爽、不快乐,还会很倒霉!很多人都会深切关心九岁陈留王的安危。像陈留王这样镇定、会演讲、仪表出众、见过大场面的小朋友,如果生在今日,一定是最受家长老师喜爱、同学崇拜的小孩。可惜陈留王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这样优质的条件为他带来的后果竟是受到董卓的青睐,而青睐的结果却是他变成一个称职的傀儡,以及痛苦的一生的开始。
这些躲在故事后面的气氛以及反思,正是历史最深沉,最迷人的地方……
15、李儒
有一个很聪明,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的人就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事实上,李儒是一个非常阴沉的角色。最早,他建议董卓的大军驻守在京城外,等待时机;之后当董卓碰上丁原阻挠换皇帝的计画时,李儒一眼就看出了丁原真正的实力来自吕布,进而策画了种种谋略来除去吕布这个威胁。后来他更提出了迁都长安的建议,使得十八路诸侯各自算计,四分五裂。能看见表象的事物底下的关键点正是李儒最厉害的地方。有了李儒,董卓才能不断地称霸。可惜董卓后来为了貂蝉,不再接受李儒这个智囊的意见。董卓放弃了他自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时,也就是他一步步逼向灭亡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