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常人认为“扫一屋”是小事,“扫天下”为大事,但认为“不扫一屋者难以扫天下”的人实为智者,因为他看到了愿意扫一屋的人才具备扫天下的能力、信心和精神。由此而推,扫一屋又成了大事。古人也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句中“平天下”相对于“修身”来说,却为大事,然而“平天下”这一大事实际上源自于“修身”。所以,修身又为大事。因为身不修,则家不齐,家不齐,则国不治,国不治,则天下不平。
无论小事与大事,关键在于如何做事。这个“如何”体现了一个人品性的优劣,心态的好坏,学识的浅薄和智慧的高低。
学会做事,要有从小事做起的精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告诉我们:要成就“扫天下”的大事,就得从“扫一屋”的小事做起。人要有善于做小事的精神,不要轻视、忽视小事。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轻视一棵树,就不能形成茂密的森林;忽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浩瀚的海洋;藐视一砖一瓦,就盖不好高楼大厦。小处见精神,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往往体现在小节上。不要弄得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了的难堪局面。我们要做成大事,必须要“起于垒土”、“始于足下”。我们知道,集腋可成裘,聚沙可成塔,纳川可成海,积善可成德。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能做成大事,从而走向成功。
学会做事,要具有区分“小善”与“小恶”的能力,并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哲理。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我们要知道,下雨时,给没伞的同学撑上一把伞;排队买东西上车,人走关灯;与人打交道时,送上善语和微笑;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拾起一颗螺丝钉;见到师长问个好等;这都是“善小”,只要你为之,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得到别人的赞赏与尊重,显示自我的素质与高雅。俗话说得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也要知道:让公共财物和设施失去原有的美丽;把花草树木“弄伤”;在墙壁上“舞文弄墨”;用语不文明等,这都是“恶小”,如果为之,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酿成大祸而自毁前程。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学会做事,要有“大含细入”的气概。也就是说做事既要有包涵天地的胸襟,又要有细心微小事物的意识和行动。
当今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十余载书斋生涯让我们拥有了聪慧的头脑和良好的体格,胸怀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但是课本知识并不能直接指导现实生活,我们当然不希望被人指称“眼高手低”,因此,从小事做起不仅能锤炼我们良好的心态,积聚做事的方式和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既要有小的精致,也要有大的气魄。
(责任编辑:木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