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说:“是吗?我看到国都中的那些老年人,他们都是穿粗布衣,吃蔬菜,我怎么敢像您说的那样奢侈呢?况且我听说,君子是以道德来为国家争取荣誉的。品德好,能使我有所得,又能使别人有所得,这才是可以做的。如果过分地奢侈腐化,沉溺于纸醉金迷,又怎能守护国家呢?”仲孙它听后惭愧地告辞了。
鲁国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交口称赞季文子的美德。他们也都以相国为榜样,养成了自觉节俭的良好风尚,鲁国也以民风淳朴闻名于各国。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他善于把握全局,料事如神,指挥若定;他为人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怕直言忤人;他心胸开阔,宽以待人,不以私怨而害公务。此外,他还以功成不居而为人称道,这一点确实与张良有相似之处。
刘伯温
朱元璋论功行赏群臣时,追赠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郡公”,可见他对刘伯温的重视。但在加封刘伯温本人时,刘伯温坚决不接受。朱元璋准备让刘伯温作丞相,刘伯温说:“我这人过于好直言,不能见容于人,天性又不能对付繁琐事务,因此,不适于做丞相。即使勉强任职,恐怕辜负皇上的厚望。”因此,朱元璋只授他为弘文馆学士。次年,刘伯温就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过着平民生活,从不炫耀自己。地方官多次来拜见,他都不肯接见。有一次知县化装成普通百姓,到他家来求见。刘伯温对百姓一向热情接待,这次也不例外,叫厨房做了饭菜招待客人。过一会儿,知县说出自己的身份,刘伯温吃惊地说:“我不过是您属下的一名百姓,何必劳您如此谦恭?”此后刘伯温再也不与这位知县来往。由此看出刘伯温确实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功成身退,甘愿过一种平淡自然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荣誉和地位克腐蚀一个人的心灵,更能污染一个人的品行,虽然刘伯温的不育官交在当代社会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学习庄子的顺其自然,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应该作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如此,生活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阳光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