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要建立企业的标准工时制度。也就是对企业所有的工位都要逐渐建立标准的工时,即一个小时应该完成多少生产任务。标准工时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一些新的产品,会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前面所说的隐瞒生产能力的情况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因为车间对上面隐瞒了真相,尽管逐渐熟练之后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却始终停留在最初的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上。所以企业相隔一段时间,必须对所有工位的标准工时进行一次核实确认。
顺便说一句,标准工时不只是为生产能力的管理服务,也是核算生产成本的主要依据之一。
其二,是要对车间怎样提高生产能力进行确认。比如说,某个车间报告说经过全体人员的辛勤努力,今年提高了生产能力百分比十。那么你一定要让车间详细写出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比如说具体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改善了原来怎样的不足才提高了生产能力,不能只看统计报表的数字。然后你只要分析一下通过这些措施和改善是否可能提高生产能力,就不难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了。
这个方法不仅适合检验成绩,也适合检验各种计划。比如说某个部门提出今年要提高产值百分之三十的计划,你先不要高兴,还要看看他是否可以拿出具体的努力方案,是否有可行性?其方案具体到什么程度?参考前面所说的“2H5W”即可。如果2H5W都落实到了实处,基本上是可行的,否则,就要打个问号。
所以,我们要坚持以说到做不到为耻的原则,但是也不要因此而扼杀了我们锐意进取的意志。有的时候,适当的高目标,反而可以激发我们的潜力。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