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指出,军队中选用将才,要特别注重那种朴实勇敢的人,同时要看他们的气概。怕的是有些人不全是发自内心的忠义之气,这些人轻浮,骄气,并不是真正的气概。
一般说来,轻浮与骄气的人成就不了大事。因此选用人才的时候务必注意要戒除去骄气。做人也是一样,只有切切实实从自己做起,不得虚骄浮气,才能把事情办好。
曾国藩十分重视子弟的教育,尤其在戒骄气方面,他更为重视,曾在给诸弟、子侄辈的许多家书中反复提及。同时,正如这篇日记中所说的那样,他时时省惕、力戒“吾心之自骄自满”。
他之所以对骄字有如此深刻的体验,是从“吃一堑长一智”中,从惨痛的教训中得来的。在军事方面,湘军的几大败仗,如靖港之败、九江湖口之败、祁门之围,都是曾国藩直接指挥的。这除了曾国藩本为文人、不懂打仗之外,骄气太盛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是其致败的重要原因。
在祁门之围中,由于他只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未加考虑仗打起来时的出路,就定下以祁门作为指挥部的决定。当时,李鸿章曾极力劝谏把指挥部移到别处,而曾国藩就是一点儿都听不进去。结果导致指挥部最终被围,他自己也差一点儿被俘险遭杀身之祸。
诚如曾国藩认为的那样,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奢侈,而淫逸,而放荡,以至于无恶不作,终致败家的事例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是父兄骄,子弟也骄;也有父兄并不骄,而是疏于管教子弟,致使其因骄横而倒行逆施而丧身灭族。
西汉的上官桀,年轻时只是个小小的羽林侍郎。由于接近皇帝,一次偶然机会使他逐步发了迹。一天,他跟随武帝到甘泉宫,路上恰遇大风雨,辇车无法前进,车盖也被刮得东倒西歪,使帝驾无法避风雨。上官桀把车盖解下来双手擎着以护驾,大风大雨持续了好长时间,他始终勉力用车盖挡住风雨以护驾。事后,武帝对他的膂力感到很惊奇,升迁他做了未央厩令,负责喂养马匹,仍是个不大的官职。但他善于阿谀逢迎、巧言令色。有一次,武帝生了一场病,病好后见许多马匹都很瘦弱,就对他大发脾气道:“你以为我再也不能来看我的马了吗?”打算把他交付审判。上官桀磕着头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日夜夜都在忧伤着,确实没有心思再去喂马了。”边说边涕泪交流。武帝大为感动,认为他很忠诚,从此便格外亲近、宠幸他,封官赐爵累至太仆,位在霍光之上。武帝临终遗诏命霍光任大将军辅少主,以上官桀为副。自此之后,上官桀的骄横日甚一日,仗着孙女儿是皇后,开始与霍光争权。此人正是曾国藩所谓得运乘时、幸致显宦而自骄自满者。
其子上官安由于家庭中的耳濡目染,加上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封侯升官,于是由骄横而淫乱而作恶多端。在宫殿上受到赏赐,出来后便骄示于人:“刚才和我的女婿一起喝酒呢,好开心哟!”他常常喝醉了酒,光着身子在内室走进走出,淫乱无度,连他父亲身边的妻妾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