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防间识诈,因间制胜(2)

2010-03-18 11:02
来源: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作者:郭济兴等
应该说,故意制造、散布或向敌人传递假情报,以诱敌上当,就是一种诈骗形式。这属于情报诈骗。另一种诈骗形式是通过示形、佯动迷惑敌人,属于战术

  
  应该说,故意制造、散布或向敌人传递假情报,以诱敌上当,就是一种诈骗形式。这属于情报诈骗。另一种诈骗形式是通过示形、佯动迷惑敌人,属于战术诈骗。在《三国演义》这部奇迹纷呈的战争画卷中,比比皆是战术用诈的精采之笔,充分反映了谋以诈立、兵不厌诈这条制胜的规律。
  
  因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诈骗行为不可有,识诈之术必须通。社会主义企业在遵守经济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同时,必须正视经济活动中的种种诈骗之术,在讲究信誉、寻求合作的同时,必须别具慧眼,善于识别骗子们的卑鄙伎俩,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谨防上当吃亏。联系经济竞争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三国演义》中的诡诈之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这方面本领,肯定有所帮助。在此择其要者叙述如下:
  
  第一,示假隐真

  
  其一是以虚示实,借以吓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兵微船少,全赖大雾障眼,猛擂战鼓,虚张声势,吓唬敌人。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无不借助于设疑造势,以虚示实。在和强魏的长期对抗中,诸葛亮的整个战略就是以虚示实,以攻为守。
  
  军事上在力量不足时,故意显示力量有余,主要是为了震慑敌人;经济竞争中以虚示实,用意在于借以吓人,使对方深信不疑,失去戒备,步步被引入圈套。
  
  其二是以实示虚,释人戒备。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卑而骄敌,均属此类。
  
  诸葛亮几次和敌人对阵,故意旌旗杂乱,队伍不整,诱使对手轻敌上当。老将黄忠在攻取汉中时,用骄兵之计,连败三日,然后乘敌人尽皆懈怠,大破敌军。为了偷袭荆州,吕蒙装病辞职,起用一个未有远名的陆逊,陆逊到任后,又极其卑谨地奉承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结果丧城失地,兵败遭杀。
  
  第二,利而诱之
  
  将士争功,战场争利,这是军事上的一般现象。因此示利于敌,以利为饵,是军事谋略家诱敌克敌的有效手法。这里的利,一是指可能建功立业的战机,二是指财物、辎重、粮草等方面的物质利益。
  
  袁绍的大将文丑,率军追赶曹军。曹操先是故意暴露粮草辎重,然后又令军士尽放马匹。有勇无谋的文丑逢利便争,见什么抢什么,结果队伍大乱,曹操乘机率领将士从土山上冲杀下来,大破袁军,斩杀文丑。而庞统殒命于落凤坡前,该属后者。象庞统这样与诸葛亮龙凤齐名的谋略家,完全应该考虑到敌人可能在险要山路设下埋伏,何况诸葛亮事先有书信告戒,刘备又三番五次劝阻。但是庞统想到的却是诸葛亮“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正是这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和急于建功的狭隘动机,遮住了他谋略家的眼睛,招致了永远不能挽回的损失。
  
  第三,因利间斗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诈术。如第75回写道,关羽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又紧紧攻打樊城,曹操大惊,甚至想到迁都避祸。 这时司马懿建议派使臣“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这一着果然收到奇效,孙权为利而动,从关羽背后下手,樊城之危烟消云散。又如第14回提到的“二虎竞食”之计也是此理。曹操为防刘备、吕布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召集手下文武商讨计策。荀彧提出,以实授刘备徐州牧为饵,诱使刘备去杀吕布。事成则刘备没有吕布可为辅助,事不成则吕布必然要杀刘备,曹可以安收 “卞庄刺虎”之利。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