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掌握经商的规律

2010-04-26 10:15
来源:一元一 作者:康贻祥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故事流传千古,没有遭皇帝迫害又有美女相伴,他就是陶朱公——范蠡。

 

 
  掌握经商的规律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故事流传千古,没有遭皇帝迫害又有美女相伴,他就是陶朱公——范蠡。后人在记住他灭吴的计谋功业,还有和西施浪漫爱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商业天才。在秦汉时代,人们把那些巨富们称为“陶朱公”,由此可见,范蠡的名字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重建霸业,功成而后退身。他的智慧胜人一筹,因而既保全了性命,又发了财。范蠡在19年之间三掷千金,他乐善好施,接济贫贱,被后人传为佳话。
 
  范蠡很有经商的头脑。他的主要经济思想之一是“极而复反”的规律。
 
  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是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范蠡提出一套“积贮之理”,就是说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量抛出。
  那么价格涨落的原因在哪里呢?
 
  范蠡生活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产品是市场上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气候不同,产量也就不同,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所以满足农业需要、为农业服务,就成为他经商的主要方向。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范蠡引用了我国早已有的一条关于气候变化的规律性的古语,作为预知农业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6岁穰、6岁旱,12年1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1个旱年,每12年有个大旱年,也有1个水年。
 
  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就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范蠡确实是一代商业奇才。据史书记载,在他从商的19年中,他曾经“三掷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就是放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古人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说法,但范蠡能算得上既富且仁了。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