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发展的道理就是:敢于应对一切强劲的对手,奋斗“厮杀”向前。这也是“外王”的具体体现,人生如战场,竞争不可避免。“人定胜天”从实践上告诉我们,只要“敢”字当头,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该“主动进攻”。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主动进攻不应是盲目的,而应“知己知彼”,具备驾驭机遇等能力和策略的条件,方可赢得成功。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谋勇的人,足以佐证的一例是他在上海的丝业上敢于与洋人较劲。在当时常人对洋人或视为神明拼力讨好、或视为怪物不敢接触的情势下,无人敢与之斗法,故此上海的丝业长期被洋人垄断。胡雪岩就不信这个邪,立志要打破垄断,但他不蛮干,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他专门找人下乡学习丝的生产、储藏等知识,派人到上海了丝的行情,召集了一批精明能干的伙计,说服了江、浙、沪的各大丝商,联合起来组成丝业商会,主张一致对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大家沾,不能拆自己的台,而把好处给了洋人,并设法取得官府的支持,逼得洋人屈服,最后以高价收购了他们囤积的蚕丝。
胡雪岩的经验是:
一是把握走向,抓住机遇。当胡雪岩得知上海“小刀会”将在八月起义时,别的商人都感到头痛、失望,他却看到了机遇。他认为起事后,上海肯定要乱一阵子,外面的蚕丝很难运进,将成为奇货。而因双方力量悬殊,“小刀会”肯定闹不了多久,那时丝市又趋活跃,容易脱手。因此他大肆倾资从杭嘉湖一带购进蚕丝运进上海。局势果然按他所预计的那样发展。这成为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宗生意,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张扬势力,为我所用。胡雪岩敢于结交官尝商尝洋场甚至江湖草莽等多路诸侯,为其所用。在当时的社会,恰逢兵荒马乱的年月,经商没有官场的庇护是寸步难行的,不结交几个草莽英雄更是难以安生为业的,而如果没有商场甚至洋场的相互利用和合作也是做不了大买卖的;
三是做大蛋糕,走规模路。胡雪岩认为经商应放开眼光,放开胆量,看得远,走得宽。商人不但要看到一县、一省乃至全国,还要看到国外,敢于同洋人做生意,才能大有前途。故此胡雪岩能从钱庄起步发展到21家银号、26家当铺,且多属当地资本最巨者,后又涉足蚕丝、金融、外贸等行业。庞大的金融网为他的经商提供了资金保证,而商贸业的声誉又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由于各业互相呼应,因此越滚越大,诸业兴旺。
有勇无谋乃“莽勇”,难成事;有勇有谋谓“智勇”,成大事。我们需要的是“智勇”。改革开放后有多少商家曾喧嚣尘上而终成昙花一现,盖在有勇无谋。大凡站住脚跟并赢得大发展的企业,必有一个善于谋勇的领头人。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