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蓄积起来的力量为势,如百米之高的水库,高塔上吊起的打桩机。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势,四两拨千斤,如庖丁解牛。古人说:“理有所至,势所必然。”
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我们先不要求利,而要借势。
《阿房宫赋》中说:“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也就是说只有首先抱到了地势,才有能力去参与“勾心斗角”。
在商场上也是如此,只有在某些方面占尽了优势,才能坐享其成,大获其利。
中国古人对势的分析很多,也很精到。
孙子在其兵书中讲:“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陶朱公说:“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时代表着势,因此他还说:“从时者,如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将转化,后将悔之。”
白圭讲得更明白:“趋时通惠河若猛兽鸷鸟之发。”时至就是势存,看得到这一点的人要“蹶而趋之”,要如猛兽鸷鸟捕食,“唯恐弗及”。
这里所说的势,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好的机会集合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同样一件事,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亦可办该办,彼时却也许不可办亦不该办。
当然,我们更应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我们“乘势”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对某件事做一个决策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价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佳,效果不大,甚者带来副作用。这就是“势”的作用。
借势经营就是乘势而行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人当中,许多人在创业与经营中都运用了借势经营这一新理念。
广州有一家商场的老板平时非常注意研究政府决定。有一次,广东省政府下达文件,要求各单位处理库存物资,加快资金周转。这家商店的领导分析文件后认为,各企业一定会按照文件要求清仓查库,处理积压物资,这就为商业部门提供了一批廉价商品,抓住机会把商店改为廉价商店,一定会受到企业和消费者欢迎。于是,他们立即派出供销人员到各家工厂洽谈业务,收购了大量的处理物资。廉价商店在鞭炮声中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