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见于《文选》)这八首诗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沈德潜《古诗源》)。把深刻的现实内容以巧妙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左思作文多用对偶句,但无呆滞之弊;他讲究练字练句而不失自然;他祖述汉魏而不刻板仿古,落落写来,自成大家,像“振衣千仞□,濯足万里流”,“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等都是写得很传神的诗句。《咏史》诗语言朴实,感情充沛,气势雄健,虽然抒发了内心的郁闷苦恼,但没有流露出沮丧颓废的情调,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凉,很近于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左思《咏史》诗的这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曾对陶渊明发生过影响。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二)。
左思《魏都赋》里“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衍化成“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左思另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赞赏。《娇女诗》一首,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响。此外他还有《杂诗》一首,《悼离赠妹》诗二首。前者风格与《咏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诗,典雅凝重。
(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