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太祖开始,进奏院的官员改由中央委派,主要职能是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政令。宋代进奏官员最多时有一百多人,他们的主要经费是皇帝划拨的,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镂刻雕版的费用。这些进奏官员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驿马送到地方,然后印成纸张文本给地方官观看,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时政类报纸。由于邸报印得太多太滥,甚至出现宫中私人生活泄露的情况,有进奏官因此受到处罚。
而进奏院也成为唐宋两代地方官员与京官和京城名士的社交场合,宋代就出现过以惩治腐败为名,打击在进奏院内集会的士人的情况。由于在进奏院里激烈地议论朝政,公元1044年,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与其馆阁同僚被北宋朝廷的官员盯上了。苏等人把进奏院日积月累的废纸出售,建立了一个“小金库”,用“鬻故纸公钱”召妓饮酒,结果受到严厉查处,《宋史》卷422载“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史称“进奏院狱”或“邸狱”。
进奏院在元代被废止,但地方官员进京为各种事项活动的历史在明清两代从未结束过。近代以来,地方政府驻京机构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现代人口的激增,一些市、县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了古代一个省的实力,因此这些地方为了自身发展,也积极在京建立驻京机构。
(责任编辑: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