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龙凤呈祥——中国的龙凤文化(2)

2010-07-10 14:40
来源:凤图腾 作者:庞进
龙凤对应、配合、补充 龙凤配合、交融的状况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
龙凤对应、配合、补充
 
龙凤配合、交融的状况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欲上。旁边是与它相对应的凤凰——昂首展翅,飒然飞举。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掌、祈求升天的裙服女子。显然,龙和凤在这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
 
龙凤交融,常常是通过交缠、纠结、合体实现的。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出土了一件“四龙四凤方案器座”。木质案面已朽损不存,案座为四龙四凤缠绕盘结,四条卧鹿为案足,分列底盘四周沿下。龙为双身三尾,尾梢反挂龙角;龙肩生出双翼,龙翼彼此连接。凤头凤爪从龙尾的连环中探出。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清晰可辨。湖北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连身合体。
 
那么,龙和凤为什么会相互对应、配合、补充,以至于融合呢?
 
这得从龙凤各自不同的取材对象来分析。龙的取材对象,主要是蛇、鱼、鳄、蜥蜴等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天象,其动物多为喜欢阴凉、潮湿,且善于隐藏的“水物”、“水兽”;其天象也是和阴雨有关之象,这就导致了龙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凤的取材对象主要是鸡、燕、乌、孔雀等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有“阳鸟乌”、“阳禽”、“火精”之说。这样,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龙主要是以“阴物”的形象出现,凤主要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
 
凤的转化
 
说到阴阳,凤凰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自身系统,一个是与龙对应的系统。自身系统是有阳有阴的,所谓凤为阳,凰为阴;与龙对应的系统发生了一个转化,即由整体上呈阳转化为整体上为阴。这个转化,大约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汉以降,龙的身上开始具有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其原因,盖由于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到此时,龙的融合过程已初步完成,龙身上所具备的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神性已经强大且彰显,这些神性和“帝王性”多有吻合之处(比如龙可以“通天”,帝王们也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龙遂被帝王们看中,拿来做了自己比附、象征的对象。于是,秦始皇被称作“祖龙”,大凡想做帝王的人,都效法这位“始作龙者”。
 
随着帝王们用龙、比龙、称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比凤、称凤了。其起始标志是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让妃嫔戴凤钗、穿凤头鞋。
 
于是,凤凰便有了一个大的转化: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这个转化过程,历时大约一千多年。
 
龙凤呈祥——中国的龙凤文化
有意味的是,转化之前,凤凰因具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比龙低,转化开始之后,情况就大不如前了。和帝王开始比龙的时间相一致,龙从形象上也开始吸纳凤、摄取凤,目的大概是要将凤身上本有的雄阳之性、之美据为己有。凤作为阳鸟美禽,重要的形象特征是翅膀和足爪,于是龙也就生出了矫健的翅膀,长起了尖利的鹰爪,有了“应龙”(古文“应”通“鹰”)、“飞龙”之称。我们看汉以后文物上的图案,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者,大都是龙居中、居上,凤居偏、居下,而且多是龙比凤大的造型。
 
帝王比龙之后,龙的地位日益显赫,至宋以后,竟屡屡出现皇家垄断龙的情况。龙纹遂成为帝王宫花的主要用纹,相比龙之盛荣,凤的光彩就要差一些,使用的数量,出场的机会,被垄断、被神秘化的程度,都比龙少得多、小得多。这种情况从秦汉开始,至明清为盛,以至于辛亥革命后仍余续不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