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
以木盘置水,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轻洒堂中;先洒远于尊长之所,请尊长就止其地;然后以次遍洒。毕,方取帚于箕上,两手捧之,至当扫之处,一手执帚,一袖遮帚,徐步却行,不使尘及于尊长之侧。扫毕,敛尘于箕,出弃他所。
应对
凡尊长呼召,即当随身而应,不可缓慢。坐则起,食在口则吐。地相远,则趋而近其前。有问,则随事实对,且掩其口。然须听尊长所问,辞毕方对,毋先从中错乱。对讫,俟尊长有命,乃复原位。
进退
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退不敢退。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其立处不得迫近尊长,须相离三四尺,然后拜揖。退时亦疾趋而出,须从旁路行,毋背尊长。且当频加回顾,恐更有所命。如与同列共进,尤须以齿为序。进则鱼贯而上,毋得越次紊乱。退则席卷而下,毋得先出偷安。
案:席卷而下,则先进者先出,幼者从之也。
温清
夏月待父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蝇蚊。冬月,则审察衣裘之厚薄,炉火之多寡,时为增益。并候视窗户罅隙,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父母安乐方已。
定省
平岁以上,侵晨,先父母起,梳洗毕,诣父母榻前,问夜来安否。如父母已起,则就房先作揖,后致问。问毕,仍一揖退。昏时,候父母将寝,则拂席整衾以待。已寝,则下帐闭户而后息。
出入
家庭之间,出入之节,最所当谨。如出赴书堂,必向父母兄姐之间,肃揖告出。午膳与散学时,入必以次肃揖,然后食息。其在书堂时,或因父母呼唤,有所出入,则必请问先生,许出方出,不得自专。至入书堂,虽非作揖,常期亦必肃揖,始可就坐。
馈馔
凡进馔于尊长,先将几案拂拭,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乾洁,餚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旁。食毕,则进而彻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随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急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侍坐
凡侍坐于尊长,目则常敬候颜色,耳则常敬听言论。有所命,则起立。尊长有倦色,则请退。有请与尊长独语,则屏身于他所。
随行
侍尊长行,必居其后,不可相远,恐有所问。如问已及,稍进于左右,以便应对。目之瞻视,必随尊长所向。有所登陟,则先后扶持之。与之携手而行,则以两手捧而就之。遇人于途,一揖即别,不得捨尊长而与之言。
邂逅
凡遇尊长于道,趋进肃揖。与之言则对,命之退则揖别而行。如尊长乘车马,则趋避之。或名分相悬,不为己下车马者,则拱立道旁,以俟其过。
执役
凡尊长有所事,不必待其出命,即当趋就其旁,致敬服役。如将坐,则为之正席拂尘;如侍射与投壶,则为之拾矢援矢;如盥洗,则为之捧盘持帨;夜有所往,则为之秉烛前导。如此之类,不可尽举,俱当正容专志,毋使怠慢差错。
已上,入事父兄,出事师长,通行之礼。
受业
受业于师,必让年长者居先,序齿而进;受毕,肃揖而退。其所受业,或未通晓,当先叩之年长,不可遽渎问于师。如欲请问,当整衣敛容,离席前告曰:「某于某事未明,某书未通,敢请。」先生有答,即宜倾耳听受,答毕,复原位。
朔望
某日昧爽,值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盥漱,栉总,衣冠。再击,陞堂。师长率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以上礼先师]。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拜师也]。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弟子等]又再拜。师长入于堂。诸生以次环列再揖[弟子相互见礼]。退,各就案[书案]。
晨昏
常日清晨,击板如前。再击,诸生陞堂,序立,俟师长出,肃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亦如朝时。其会讲、会食、会茶,击板如前。
居处
端身正坐,书籍、笔砚等物,皆令顿放有常。其当读之书,当用之物,随时从容取出,不得信手翻乱。读用已毕,复置原所,毋使参错。其借人书物,当置簿登记,及时取还,毋致遗失。
接见
凡先生有宾客至,弟予以次序立,俟先生与客为礼毕,然后向上肃揖。客退,仍肃揖送之。先生与客,命无出门,即各入位凝立。俟先生返,命坐即坐。若客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亦必俟与先生为礼,乃敢作揖。退,亦不得远送。非其类者勿与亲狎。
读书
整容定志,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熟读,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其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徧数方止。犹必逐日带温,及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写字
凡写字,未问之拙,切要专心把笔,务求字画严整,毋得轻易怠惰,致有潦草欹斜并差落涂注之病。研墨放笔,毋使有声,及溅污于外。其戏书砚面及几案上,最为不雅,切宜戒之。
(责任编辑: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