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遗憾的是我发现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作为处世制度的角度,或者经营智慧的角度,一个作为经营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的企业经营者,我们有很多的职业经理人,是缺乏道家这样智慧的。所以我经常对一些特别是那些做企业做得蛮大的,也很成功的,很顺这样一些企业经营者经常讲,你的顺,你的成功,并不代表你的未来就是顺的,就是成功的。你过去的经验,你要学会抛弃他,哪怕是屡屡给你带来成功的经验,你要学着抛弃他,你这样才能进步,否则你把这些东西放在心里面,你就会自鸣得意,老是觉得谁也超越不了你,老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比谁都聪明,那你怎么进步,这就是现代典型的项羽还有我们现在很多做企业的人往往过分在心中过分执着于自己的东西,过分的执着于自己,比如说一些利润的目标,市场占有率,这样一些东西。让这些东西老是在盘踞在心中,结果反而患得患失。反而想它永远拥有,让它不断的生成新的利润不断的占有新的市场,反而做不到。尤其是当你德性方面出问题的时候,所以有时候美德需要一种就是说,容人之量,而容人之量又靠一种能够把握原来的成见的东西,原来对别人这样那样一些想法的东西,能够把它虚掉,或者删除掉,那么你才能够真正的说,我是一个有心量的人。并因为这种心量我拥有一份德性,所以各色人等,都才能团结在你的周围,为了一个共同事业的目标。同心同德,其实事实上,心量之所以重要,在于人的追求,我们总太相信西方的学说,认为好象人就是财富的产物,人就是经济人,我只要给他钱,他就愿意在这里干,其实不对。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内容当中提到过,其实人除了经济人以外,他还有另外的,比如道德人的设定,道德人的设定,就要找一种同类,一种知己,如果他把你老板引为知己,你哪怕钱少一点,他觉得在这里面工作开心,他觉得在这里面其乐融融,他也不会跳槽,他的忠诚也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所以你的心量往往决定了你的企业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你能够吸引多少的人,到你的企业里面来,而且这些人,他往往不是冲着你的钱来的,是冲着你的虚心,你的这样一种大度,你的这样一份好人缘,你的这样一份一种君子之德性。而且我经常讲,学历层次越高的人,越看中这个东西。所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忠诚,这种忠诚带给你企业的一种境界,一种绩效,当然是就是很大的。但是,你要别人能够达到对你的这样一种忠诚度,首先你必须有值得他忠诚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觉得借用老子这里讲的虚心的说法,我把它引申为叫心量,你越虚,你的心量越大,你的空间越大,你容人的空间越大,你所可能拥有的管理的绩效也就越大。
(责任编辑:沧海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