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上善若水 《老子》中水的四种美德

2009-10-06 11:22
来源:国学网 作者:黄贤忠
老子曾经在书中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的意象,以水为喻,来论述其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水几乎承载了所有老子所要表达的美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的思想学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和实践性,五千字的玄言虽然精深玄妙,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导人如何为人处世上,他给出了很多重要而又朴素的方略,那些看似很矛盾、看似很愚蠢的观点,揭示了人如何在一个纷繁动荡的社会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真理。而水本来只是自然界一个常见的自然物,在《老子》的文中,水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在文中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喻体,老子曾经在书中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的意象,以水为喻,来论述其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水几乎承载了所有老子所要表达的美德,所以他才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大致来说水的美德有如下四种:

首先是水对于人类具有至善之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说:“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于世界上的生命的意义那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据说人不吃饭可以活七天,但不喝水只能坚持不到三天。水不但为我们直接日常饮用,而且滋养万物、灌溉良田,有了水植物可以生长、有了水动物得以繁衍、有了水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水不但滋养了人类的生命而且还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水电作为新一代的环保能源正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水还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或为飞泉、或为小溪、或为湖泊、或为大海,来给我们以无限的审美享受。可以说水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实在是非常巨大。

但是水虽然有至善之功,却默默无闻的流向低处,甘愿处在一个谦卑的地位,所以说水的第二种美德就是至谦之德。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厌恶的地方,所以这样最接近于道”。 本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这个自然现象却揭示一个重要的美德,那就是一个人虽然居功至伟却仍然要保持至善至谦品行。老子认识到,处于高位、尊位的重要人物,自我意识强,容易产生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不良心态,但是往往也是这些人容易为人所嫉妒、所攻击,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象水一样守虚谦下是十分重要。虽然有时有的人可能对于世界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巨大,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养光韬晦,一味的夸耀自己的成绩,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憎恨和厌恶。最后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老子》将“谦下”作为一条重要的处世原则,特别强调:“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可见这样的理论不但适用做人,也适用于政治。善于用人的为官者是礼贤下士的,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的,谦下不骄的。而独尊、独断则是非常有害的。他告诫人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守虚戒盈,甘处柔弱,才能保持常德,立于不败之地;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才能够明察事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