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无为、无事、无欲:老子的治国思想

2010-09-14 10:19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张树国
老子以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反对诡诈权变邪道治国。只有做到无为、清静、无事、无欲,才能达到“无为无不为”的效果,实现万民富足,国家安定。
无为、无事、无欲:老子的治国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先秦的重要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以及民风民俗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今天,我学习研究道家思想仍有现实意义。
 
《道德经》是一部天才大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谓一字千金。他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修身学等方面的思想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基础,鲁迅先生把道家思想说成是中国的根基。我想结合中国现实社会谈谈老子治国理民的思想。
 
“无为”之治是老子治国理民思想的集中体现。“无为”思想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诸侯兼并,列国攻伐,强国进攻弱国,大国吞并小国,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一派混乱。各国为称霸诸侯,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他们还通过自己的思想家、理想家,大写文章,四处演说,来影响各国,形成“百家争鸣”的奇观。生活在楚国的老子,历经了这一动乱社会,他认为,诸侯相拼,都是由统治者的贪欲造成,消灭统治者的贪欲,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心复朴,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办法,因而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治国理民思想。
 
“无欲”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在这段话里,老子明确提出勉强“有为”而败,不能成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客观条件不允许,勉强作为,必然劳民伤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现实社会不是这样么?条件不成熟,搞各色各样的形象工程,强行为之,老百姓怨气沸腾。有个县搞旧城改造,根本不考虑本县财力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招商又缺少良好的软硬环境,几条街的房子强行拆除了,旧水利设施也给破坏了,结果新街修不起来,房子也没有造成,一个县城乱糟糟的,谁见了谁生气。老百姓不喜欢这样的政府,更不喜欢这样的干部。有个老干部打比方说: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现在连寒窑也打倒了,宽亮的大街、高高的楼房固然好看,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造成这样勉强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老子的说法,是一种极端个人欲望造成的。这种欲望目的是为讨好上司,以便升迁,表面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实际上内藏玄妙,有不可告人的勾当。这些人,凭借手中的权力,主观意志,繁苛政令,强制百姓,为自己谋取更大权力铺路搭桥,有位省里领导批评他们用老百姓的血染红自己的乌纱帽。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执行者如果私欲横行,就会胡乱折腾百姓,图一时的虚名,得到的只能是实祸。近几年,有的县出现一定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就是这种歪术政治造成的不良反映。
 
老子认为,理想的政治社会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之治、无失无败的境界。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老子》第四十九章)与民同心,以善待民,以信取民,诚信治天下,这是何等的博爱精神,是何等的做人胸怀。当时社会,天下纷争,相互欺骗,人心思乱,老子提出“与民同心,以善待人”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一种极为进步的思想,这里也充分体现出老子以平等待人、以爱心待人的人权思想。几千年过去了,现在读来,仍感亲切,好像老子不是在两千年前说的,而是在今天说的。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今天,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治国安民思想,无疑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尊重人,爱护人,与老百姓心连心”,这是当今社会政治家最为时髦的政治语言,这样的提法、做法实际上是在遵循社会规律。共产党人能在当今纷纭复杂的世界环境里生存发展,其根基就是十几亿中国人,人心所向、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媒体上看到各级领导下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这就对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融洽了,人心顺了,百事和解,天下太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