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以柔克刚:道家的管理艺术

2010-10-28 10:52
来源:九州书院 作者:秩名
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控制之道也必然是这种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的体现。面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进攻,面对人际关系激烈尖锐的矛盾,我们的管理者若能用无形的柔性方式接招拆招,则无疑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

 

  一、“柔弱”及其哲学意蕴
 
  老子主张用“柔”。“柔”在《老子》书中有多重原型意象。一是初生的婴儿和万物。《老子》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河上公注曰:“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也。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欲坚强也”。这是以“和气”与“精神”来解释为何物之初生乃具柔弱之征,认为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皆和气充盈,精神丰沛。成玄英亦以“和气”之存离来解释生死柔坚之因。这就说明“柔”内在地包含“和”的意蕴。阴阳调“和”,故“柔”,此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柔”的第二重意象是水。《老子》第七十八章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河上公注解水之“柔”说:“圆中则圆,方中则方,拥之则止,决之则行”。此谓水无常形,无定势,乃天下至柔之物,随遇而安。但就是这至柔之物,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故而又是天下至坚之物。那么,老子通过这些“柔弱”之物的意象要传达什么样的哲学意涵呢?
 
  第一,以柔弱为用,用之不穷。老子常“柔、弱”连用,表达与“坚(刚)、强”相对的哲学涵蕴。第四十章明确地以“弱者”作为“道之用”。“弱”既为“用”,可见“柔弱”接近于方法论意义上手段、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合于“道”的在世方式。柔弱不是价值目标,目标是以“柔弱”的在世方式达到真正的坚强。譬若婴儿至柔,其生命力却很旺盛,一天比一天强大;水至柔,却滋养、灌溉万物,利之不尽,其用无穷。苏辙说“:道无形无声,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强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万物也”。“道虚静无物,乃至柔至弱者,却能功被群类,利泽万物,“天下之至强莫加焉”,此谓真正的强大,是恒强。惜乎众人生天地之间,皆知强之为强,却莫知弱之为用,此所以失于用弱矣。
 
  第二,谦下不争,天下莫与之争。世俗之人,囿于功名,困于利欲,争强斗胜,追逐无已,殊不知祸从此起,乱由争生。《老子》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所以接近于“道”,概言之,在其利而不争也。奚侗说:“万物得水而生,是‘善利’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不争’也。就下受垢,皆人之所不欲,而水处之”。概言之,此章之水德有三:一是“善利”,二是“不争”,三是处下。就其“善利”言,宋徽宗御注极为准确:“融为雨露,万汇以滋;凝为霜雪,万宝以成。疏为江河,聚为沼沚,泉深海大,以汲以藏,以裕生殖。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以利万物,孰善于此”。就其“不争”言,其实即老子“功成而弗居”的思想。杜光庭亦说得分明:“水不矜功,其功益大”。水正因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就其“处下”言,魏源也说:“众人处上,彼独处下;众人处易,彼独处险;众人处洁,彼独处秽。所处尽众人之所恶”。而正因其“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第六十六章对江海的王者气势进行了追本溯源:“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王”者之象,天下归往;而所以“王”者,“以其善下”也“善下”,所以能容;“善下”,所以有度;“善下”,所以乃大。王弼注《老子》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时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唐杜光庭云:“其(圣人)以下为本,罪己纳隍之志,明其刻责之心,故盛德日崇,大业弥固”。老子用柔弱之水汇聚而成浩瀚之海的意象,无非欲告诉我们:江海可谓大矣,缘起于不择细流;江海可谓强矣,起因在有容乃大。
 
  二、“刚强”:被误读的哲学范畴
 
  老子重“柔弱”,盖无疑义;而“刚强”在老子哲学中的地位,却长期被学界误读。确实,老子谓“坚强死之徒”又谓“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第七十六章),至少表明了“刚强”不是道家所赞赏的人生态度。然则,作为辩证思想大师,老子不可能会完全抹杀“刚强”的哲学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视角来解读“刚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