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佛学智慧 >

五位母亲的哀伤

2010-05-06 17:38
来源:网络 作者:禅悟
世间之人不明白,人有今生,还有来世。他们只是一意孤念,认为人一旦死了,就什么都完结了,亲人再也不得相见。殊不知,善有善报,死后必得福寿;恶有恶报,死后必定遭殃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成人,谋取功名,进入仕途,以改换家风门庭。
 
可事总不那么随人愿。这小家伙才刚刚七岁,居然就对佛道非常感兴趣,哭着喊着非要做沙弥不可。父母执拗不过,加上疼爱儿子,不忍违背他的意愿,也就只好认命了。
 
从此,这个七岁孩童跟随师父深居山中,苦心修行。他精诚竭志,日日专注于颂诵经书,聆听佛法,静思打坐。真是求道不懈,乐此不疲。连他的师父也惊叹不已:“这么稚小的孩子,怎会有这般毅力和悟性?真乃奇才、天才!”
 
由于他孜孜以求的进取心,到了八岁的时候,就达到了“四通”的境界——眼通、耳通、行通、命通。也就是说,千里眼明察秋毫;顺风耳聆听万籁;身体可在地上行,也能在天上飞;还知晓人命的来龙去脉。仅仅一年功夫,真是不简单哪。
 
这一天,小沙弥独自静坐,沉思默念,忽见自己前世的命相层层更迭——原来的他曾经给五个母亲当过儿子呢。
 
待他敛气收神,想着自己以前的五种命,暗暗地笑了。
 
一旁的师父见他忽然间自己发起笑来,便莫名其妙地问:“徒弟,因何自笑不已呀?难道为师有什么……”
 
“不不不,师父,徒弟怎敢窃笑师父。只是方才看见我现在这一个身躯居然是五个母亲的儿子。她们昼夜怀念着她们的儿子,痛哭流涕,悲伤愁苦,受尽折磨。常言道‘念子之心不曾有片刻停顿’。可我倒觉着,我这一身的愁苦要由五家来承受,把我一分为五,或是五子合一,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实际上是,这五家一起为我受苦,这五份苦都压在我一个身上。可这苦又从何而来呢?所以,不禁笑了起来。”
 
师父还想探明小沙弥心里究竟是如何解脱这“五重苦难”的。因而又问:“那么,你还是没讲清楚,究竟为何而笑呢?”
 
八岁沙弥答道:“我为第一个母亲做儿子的时候,刚生出没几天就夭折。邻居家有一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现在已经学会走路了,整天在院子里出出进进,嬉戏玩耍。母亲一看见他,就想起我:‘我的儿子若还活着,现在肯定也是这样呀……’于是愁苦忧伤,痛苦地怀恋起儿子来……”
 
“我又为第二个母亲做儿子,生下不久也夭亡了。母亲看见人家给儿子喂奶,触景伤情,想起自己苦命的儿子,又伤感抽泣起来……”
 
“我又为第三个母亲做儿子,又短命死去。母亲每到吃饭的时候,坐在桌边,看着饭菜发愣,嘴里喃喃自语:‘若是我那宝贝儿子还在,现在一定是坐在身边,欢欢喜喜地吃得香喷喷。可惜却丢下我一个人去了,好可怜啊……”哽哽咽咽地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