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世音菩萨信仰中,送子观音深入人心。她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关心人们对生命的热切渴望;也正因为此,她不再高高在上、远离尘世,而是具有强烈的亲和力,为广大民众、尤其是妇女所崇拜。
佛教诸神里,类似性质的女神还有鬼子母;在道教神系中,西王母和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等具有类似的功能;说到民间信仰,注生娘娘和九子母也广受香火。不过,论到心地慈悲、神通广大,她们又怎及得上观音呢,观音大士对于众生的苦难、对于真心的诉求,不会无动于衷。
送子观音一律为女性形象,怀抱男童,双手作外送形,或坐或立,面露亲切慈爱的神情。《普门品》中明确讲述:祈求观音能够求子得子、求女得女,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社会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产生的吸引力巨大得惊人。
正是由于送子观音具有鲜明的民间信仰色彩,她常用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一些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如各地年画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送子观音像,不再局囿于雕塑、卷轴画等美术门类。其艺术风格也不限于“阳春白雪”的描写手法,或形象稚拙,或色彩鲜艳,但无不真实贴切地反映了民众的热忱期盼。
中国有瓷国之称,传世瓷塑送子观音像甚丰,以中国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渊源于印土的人物形象,当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责任编辑:妙云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