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佛学智慧 >

西藏死亡艺术——嘉雍群培

2011-03-10 11:40
来源:佛教在线 作者:贾余胜
佛教从7世纪传入西藏以来,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它影响著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藏族人的重要信仰。这可以从藏族人的死

 
神秘的天葬台

    内容摘要:佛教从7世纪传入西藏以来,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它影响著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藏族人的重要信仰。这可以从藏族人的死亡仪式中看出,同时,藏传佛教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反映其信条。在死亡仪式中运用的音乐及其深奥,展示出它与佛教教义的和谐与完美一致。


  人类的恐惧莫过于死亡,而藏族人对死亡的认识与众不同,他们所举行的死亡仪式,仿佛是在举行一种特殊的艺术休习,并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要进入中阴1,是新生的开始,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人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死亡的教育和修行,在死亡仪式的整个过程中,艺术创作与实践与佛教思想完美结合,《西藏度亡经》2将其称为“死亡的艺术”。


  藏传佛教对死亡的修习


  藏传佛教的教育是从因果报应3,生死轮回4,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开始的,因此,藏族人对来世和死亡的重视往往超过了对诞生和现实的重视,追求生命的解脱为一生最高的理想。早期在西藏没有人去庆祝生日,而对死亡的重视和教育是从生开始,孩子在婴儿时期,就由母亲背著朝佛转经,并教唱六字真言歌“俺嘛呢叭咪哄”。藏传佛教认为,六字真言是一切佛教教义的根本和精髓,能破除六种烦恼,修六种般若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


  在藏区真言调很丰富,有长调也有短调,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供养唱不同的曲调。藏传佛教的“空”、“苦”思想,成为真言曲调的基本风格,因此,真言调的旋律以五声小调式为主,其中羽调式用的最多,色彩暗淡。


  人生多难,为了避免以外的死亡和劫难,父母又要教你颂唱金刚上师咒:


  “俺阿洪班杂咕噜叭嘛悉地哄”


  据说这十二个字母带著佛陀说法十二部的整个加持,十二部教法能使人解脱“十二因缘”,脱离六道轮回,当你高唱它时,所闻者皆获巨大利益和功德。之外,还要教你皈依经和皈依曲,即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


  这些诵唱的咒语歌,旋律平稳、柔和、情切,仿佛聆听上师的告诫,瞻仰大悲的尊容,滋生心性的智慧。


  临终中阴中的心性显露

  在藏区,对临终的人要举行一系列烦琐的宗教活动,首先要祈请四方神灵给予加持、护佑,所以在一些宗教活动和祭祀的地方,经常听到祈请上师的长调,用优美的词藻,悦耳的歌生去感化和达通神灵,祈求他们给危难者力量和勇气,摆脱病魔的缠绕,不受邪魔的拖曳。暗淡、柔和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彷徨。


  祈祷后进入禅定状态,为了临终者不因死亡而恐惧,上师开始轻轻的,有节奏的敲打临终者,设法使意念迁移,从锁骨敲到头顶,用情切、柔和、慈祥的语调念唱。上师继续敲打,声音逐渐放慢,放弱,不断重复,直到临终者抛开生命进入实相之境。最终得到上师的指导,放下恐惧的心,用平静、自然、喜悦的心情迎接死亡的到来,把死当成迎接新生必须经过的短暂的幻影,是很重要的,是进入涅磐或往生善趣的重要环节。


  法性中阴的明光境界


  由于业力的牵引,大多数人不能顿入根本明光,就要进入法性中阴的明光境界,这时枕前上师开始为亡者念唱迁识法,指导亡灵走上往生的旅程。迁识法的念唱方式各地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