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出现了一批关注人命运、社会未来的人,他们站在风口浪尖,著书立说,提出并躬身践行着各自济世救人的主张,而墨子就是其中之一。民众需互爱,王要以身作则,官员要节俭,等等,这些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见解,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其中的一些思想精华对于我们当代的人才管理颇有启发。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认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所在团队的基本状况。正如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急性子的管理者手下不会有工作缓慢的属下,精明的管理者鲜有蠢笨的随从。这也许并非管理者的刻意要求,而是被管理者为了生存去改变自己而形成的。在一个团队里,只有适应了管理者才可能生存,于是,这便孕育了每个管理者所带领团队的文化。反过来,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严格要求自己,就别指望其带领的团队能有什么好的表现。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先严于律己,而后严于律人。与其制定繁琐的规章制度不如以身作则。
当然,管好自己,这只是管理的前提,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管理者带领的是一个团队,他需要团队的每个人能够为自己分忧。那么,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团队的人呢?“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墨子说,尧把舜从服泽之阳中举荐出来,让他从事政事,于是天下太平。这是古时的例子。现在,我们不必去荒芜之地寻找人才。事实上,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有用之材,要看你怎么用。让一个健美先生去做护士,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因才施用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认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是尊重人才,崇尚尊敬贤能的人是管理人才的根本。作为管理者,选择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但并不意味着有了人才就万事大吉了。有了人才,还必须要尊重人才。所以,墨子说有了人才,还要尊重他,崇尚他,这样不光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团队,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