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真实内涵(2)
2010-02-02 10:10
如果面对着最佳的行为方式而不敢去做,就是懦弱,没有勇气。为什么有最佳的行为方式而不敢去做呢?这人不是太傻了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人性,
如果面对着最佳的行为方式而不敢去做,就是懦弱,没有勇气。为什么有最佳的行为方式而不敢去做呢?这人不是太傻了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人性,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因为诸多原因,确实不敢用仁慈来待人接物,不会爱护别人,不会去帮助别人,不会去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守信用,没有信誉,等等。他们心中想到的仅仅就是“我”,我如何如何,我怎样怎样,从没有考虑过别人如何如何,别人怎样怎样。所认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指的就是这种“我”字第一的,有心理障碍或病态心理的人。孔子在子罕篇里说过一句:“勇者不惧”,所谓“勇”,不是指敢去打架、打仗的人就是勇敢之人,勇者,就是对人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挫折、任何失败都能面对,都敢面对;而且敢于去解决。而不是我们一般人爱采取的迥避、躲避的办法。因为“怕”、“畏惧”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勇”者(尤其是为政者),见义勇为,用最佳的行为方式待人接物,处理政事,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才是为政的最基本要素。
凡是学习,关键在于学懂,怎么知道一个人懂没懂呢?看行动。真正学懂的人,会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才会有愉悦。没学懂,仍是原来的思想,也就调节不了行为,也就不会有愉悦。 “本立而道生”,要学的就是要立本,树立起做人的根本。也就是说,要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才有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法码,才能产生出人生的道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才会有快乐而幸福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没有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法码,同时也就选择不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做人的根本就是要“立”起来,才能产生正确的人生道路。
树立起根本——世界观、价值观后,就不要频频改变,我们的一生,一生的道路,一切行为,都是由这个世界观、价值观来指导的;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本),我们人生的道路就是曲折的、多变的,无法安定的。比如《诗经》,其实就是讲学民俗,通过学习各种民俗,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然后就是要树立起平等的价值观念,等等。然而我们现代人大都没有“立本”,不懂得“立本”;“本”不立,则道乱生,一生的道路都是混乱的。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找钱”,所以,以“找钱”作为人生的道路必然就是痛苦的、烦恼的人生。我们现代人,从五岁后,就开始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虽然有了这些思想观念,但却是混乱的、幼稚的。因为他(她)们不了解社会,而当他(她)们十来岁、二十来岁踏入社会后,又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更加混乱、迷茫和矛盾。所以,“立本”,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