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从《礼记•学记》看中国的教育制度

2010-03-04 09:41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 作者:郑方
中国古代的教育并非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去塑造一个以德为首,德智并重的圣贤之人。回顾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学生中不乏对技能掌握不错的,却很难看到胸怀天下、志向高远之
  《学记》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最古老的教育哲学。年代虽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之光却穿透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今依然能够如北斗照夜,引导我们今日之教学,冲破重重困惑和误区,回归教育的本质。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与汉初之间,是儒家学派的代表经典之一。文章虽只有短短的一千两百多字,却涵盖了教育意义、教学方法、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师地位、教育根本等诸多方面精辟的理念。
 
“比年入学,中年考教。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学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以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却活脱脱地展现了培养出一个完美人才具体而又具完整体系的教育模式。
 
为方便读者领会以上内容,将上述文字译为白话:
 
“每年大学里都有新生入学,国家每隔一年考察他们的学业及操行成绩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他们的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蚁穴,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段文字的阐述中细细体会,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的教育并非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去塑造一个以德为首,德智并重的圣贤之人。
 
再从这段文字细细去思量,会慢慢体会出具有长远眼光的古人在教学中所浸透的良苦用心;为了社会长远的安定、和谐、发展,为了个人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出能够独善其身之人,进而培养出能够以崇高的德行感化天下、以广博的学识令天下归敬、帮助利益天下之人。
 
回顾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学生中不乏对技能掌握不错的,却很难看到胸怀天下、志向高远之人。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个人即使得到了卓越的技能,却只为一己、不愿顾及整体,这个社会就会出现许多如同个体发展很好、却不断膨胀自己、伤害他人、危及整体的“癌细胞”,最终对于他们自身而言,长远的发展亦是越走路越窄,损人而不利己。
 
德智并重、以德为指归的教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根据一个人心智成长的规律,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明晰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循序渐进。每个阶段让学生既不会感到太难而无法达到,又有既定的目标,使学生不敢懈怠,而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奋进。最后的考评不是一纸答卷而是要在生活中能够证明,看他对社会、对人群的影响是不是产生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