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德行的教育的重要方面

2010-03-10 11:18
来源:悲智佛网 作者:索达吉堪布
在“德”和“才”之间,古人把“德”放在第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人格、品行和善心,才是最为关键的。
德行的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不管老师所教的,还是学生所学的,其目的都是让人具足善良品德。我们看“教育”一词:所谓“教”,《礼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让孩子增长善法,挽救他的过失。而“育”,《说文解字》中云:“育,养子使作善也。”意即让孩子一心向善,形成善良的人格。所以,教书育人的内涵,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孩子怎么样做人。
 
在“德”和“才”之间,古人把“德”放在第一。本论云:“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三字经》也说:“首孝悌,次见闻。”要先以孝悌为基础,再扩大见闻——“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逐渐广学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所以,现在的教育次第确实颠倒了。你们也可以看看,任何一所学校的老师,谁把德育放在第一了?老师教书时只看分数,得满分、成绩好的才得奖,但此举最多只培养了智慧。所以,去年我在智悲学校里就要求:成绩优异者可以得奖,但更重要的,应该鼓励德育,德行也要分上、中、下三等,分别发给相应的奖品。这样做,孩子从小会觉得“做好人是有必要的”,让他脑海里有这样一种观念,才是教育的根本。
 
我们办学校、教学生,一定要重视德育。否则,孩子们学了再多知识,也只是增长傲慢而已。有些西方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任何社会团体里生存,真正起作用的,思想和行为的态度占了85%,智慧只占15%。然而,现在人全力以赴希求的是什么?就是智慧、文凭,但这些能用于生活中的却很少。就算你读了大学、研究生,所学的知识能否全部派上用场呢?恐怕也不行。所以,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人格、品行和善心,才是最为关键的。
 
《弟子规》中最开始是讲孝顺父母,作为学佛的人,对父母一定要有感恩之情。如果对父母置之不理,无所谓的态度,那又如何对所有众生发菩提心呢?绝不可能!
 
所谓的父母,狭义上讲,就是今世双亲;广义上讲,在多生累劫中,每个众生都当过自己父母,凡是众生,没有一个未曾当过父母的。因此,要先孝顺父母,进而才能对一切有情生起悲悯之心。
 
如果从小没受过慈悲的教育,以完善人格,长大后再去扭转,恐怕非常困难。只有小时候把这种教育一点一滴渗入心田,长大以后,知识与德行才会用于生活当中,对家庭、团体、国家乃至全世界和平,起到重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