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武器的问世
从秦汉时代开始中国就出现了炼丹家,这些幻想能用天然矿石炼出长生不老之药的炼丹家成了人类最早的化学家。他们发现,把硝石、硫磺和木炭等物品混合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爆炸性能,这就是最原始的火药。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最迟在公元808年以前,就发明了火药。
火药发明后,大约在10世纪时的北宋初年,便被兵器工匠们用在远射兵器的设计上,投入到战争中了。人类从此进入到热兵器和冷兵器混用的时代。
火药发明后,工匠们制造出了一种外表涂有沥青和黄蜡的可爆炸的圆石球,石球落入敌方阵地,发出轰然巨响,火光腾空,并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炮弹也可以是蒺藜火球,它利用爆炸的强大推力,把球内的铁蒺藜撒放开来,杀伤力更大。
弓箭也变了,因为有了火药的成分,而被叫做火箭。有一种火箭叫“一窝蜂”,它是一种齐射火箭,在一个箭筒里面有32支火箭,药捻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燃了以后,32支火箭一下子全都能够发射出去。
明代发明的有一种火箭叫“火龙出水”,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公元1335年,起义刚3年的朱元璋得到了几十支火龙枪,据说试枪时,“势若飞龙,洞穿层革”,威力很大。朱元璋十分高兴,觉得如果装备了这样的火器,“取天下如反掌”。明王朝建立后,中央专门设立了神机营,封各种火炮为将军。当火药兵器在中国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时候,西方还不知道关于火药的知识。
中国火炮被西方超越
公元13到14世纪,欧洲人在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从此,欧洲人开始对火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研制,渐渐地,发明火药的中国人在火器制造方面落后了。
到明代,一些欧洲的火器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的兵器一比较,马上显示出了优越性。传说在明朝年间,福建有个海防官员在检查来往船只时,发现葡萄牙人的船上有很先进的火器,于是他就鼓动那艘船上的中国海员,下船帮助制造这种火器。明代的史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批佛郎机的情况,它们全部用黄铜铸成,每件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可分别装填火药,轮流发射。其实,明代的中国人也已经制造出了自己的火炮,这种炮还有一个挺文雅的别号“竹节炮”。
当佛郎机这种火炮在明万历后期由荷兰传入中国时,中国人发现它比自己的竹节炮要优越许多,于是开始大量仿制。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是给它取了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名字,叫“红夷”大炮。公元1626年,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后金的进攻,大量使用红夷炮。在宁远城的守卫战中,明军击退了后金的多次进攻,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在这次战斗被红夷炮击中,不久死去的。
但是,到清代晚期,由于没有工业文明的坚实基础,中国火器的制造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天朝大国一次次地惨败在西方人的坚船利炮之下。
1894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封疆大吏创建了湖北枪炮厂,这是中国现代兵器工业的开端。中国古代兵器的时代终结了,充满血腥的金属兵器大部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当我们再次看到一件件来自历史深处的古兵器时,金戈铁马的时代仿佛又回到我们的眼前。
(责任编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