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井陉之战的军事思想:拨开历史云雾看经典之战(2)

2009-06-29 13:2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韩信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式必然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极大的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

韩信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式必然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极大的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赵国在无能力抵抗汉军。韩信此时面临第一次也是一生中最危机的形式:

1.兵力的悬殊

韩信在击败代军后,精兵给刘邦带走,此时韩信张耳只有兵力数万,至于韩信兵力确切的数目不详,但是从后面战争中韩信派万余人背水成阵,自己带军诱敌,又埋伏两千骑兵,可以推测韩信当时应该有3万人左右的军队,一般后世者都认为是3万。这个数字远远少于陈余赵军。韩信如何利用有限兵力击败对方的优势兵力,成了问题。

2.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

韩信此时军队大多是新兵,可以说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有多少战斗力,韩信没有任何把握。而且军队缺乏冷静,对胜利对主将都抱有怀疑。而这种怀疑必然使韩信指挥起来无法得心应手,韩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安抚军心,如何激发士气。

3.长途深入敌境,面临险恶地势

韩信此时是进入赵国找赵国主力决战,必然面临孤军作战,遭遇敌方难以克服的地理优势。陈余谋士李左车曾描述井陉的地势险要:“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如何不让对方利用优势的地理条件也是摆在头上的重要问题。

4.速战速决

韩信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迫于“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韩信要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其无法在对汉军形成威胁。所以韩信不但要胜而且要速胜。

5.侧翼的威胁

韩信要主动东进进攻赵国,但是却面临北方的牵制和威胁,虽然韩信击败代军,杀主将夏说。但是赵别将戚将军依然守邬城,从侧面威胁韩信,韩信东进,很容易受到夹击。

韩信面临种种威胁,首先解决第五条威胁,史记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

解决侧翼的威胁后,韩信立刻挥兵东进,此时他以胸有成竹,关键之处在于助手张耳……

三、陈余——成就名将的“法罗”

陈余大梁人,少时父事张耳,两人刎颈之交。后来陈胜起义,跟随陈胜,和张耳在北方开辟战线,共立赵王。后来因为巨鹿之战结怨,竟成仇家。项羽分封天下,因为陈余未随入关,以至封张耳常山王,而封陈余南皮旁三县为侯。陈余借田荣之卒,发南皮之士,偷袭张耳,一战而败张耳。张耳逃奔刘邦,陈余迎立赵王歇,派属下夏说守代地,自己亲自辅助赵王。

陈余听说韩信和张耳攻赵,立刻派夏说南下牵制韩信,自己聚兵井陉。但是韩信首先攻破夏说,命曹参围其赵别将戚将军,解决侧翼威胁后,东进进攻井陉。

陈余此时号称兵力20万,注意是号称20万,不知道历代研究者老是忽略此点,以为韩信3万破20万。按当时惯例号称20万最多10万兵力。从陈余话中认为韩信只有数千,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的意思,估计陈余连10万都勉强。陈余巨鹿战后把兵权给了张耳,后来借兵击败张耳,又经历彭城之败,兵力确实不多。也就是韩信兵力要远少于陈余,但是差距并没有这么大。陈余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士兵为新兵组织纪律战斗力都不足,很多研究者把陈余之军说成精兵,不知道有何根据,陈余之军大多也是新招之兵,才勉强凑10万余,后来因为大营被夺就全军崩溃,“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余和韩信一样有新兵之苦!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