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 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 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 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20世纪80年代,一首朴素的《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表达了边防军人对祖国边疆的火热情怀,诉说着老百姓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赞美。为探寻这首歌的起源,笔者越过达阪,奔赴新疆军区塔斯提边防连小白杨哨所。《小白杨》是塔斯提边防连官兵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今年这个连将她正式定为连歌。
途经一个小村庄,这里有“孙龙珍纪念馆”。凡是来“孙龙珍纪念馆”的人们,必去小白杨哨所看那棵小白杨,看小白杨哨所山下的孙龙珍烈士墓。那年,前来新疆采风的总政歌舞团作家梁上泉听到小白杨的故事,备受感动,即为小白杨作词,回到北京找到作曲家士心为之谱曲。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这首歌,由歌唱家阎维文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
关于哨所小白杨的故事,得从20世纪80年代讲起。那时,塔斯提边防连有个哨所非常艰苦,吃水困难,靠人拉,哨所在山顶上,周围没有一棵树。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守边防,激励官兵们的就是孙龙珍烈士的事迹。
孙龙珍烈士,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59年她响应党的号召,新婚不久就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援边疆建设。进疆后,被分配在新疆吐鲁番的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当工人。那里气候炎热,夏天气温通常达到40℃以上,喝的是盐碱水,住的是地窝子。她工作认真,助人为乐,连续3次被评为化工厂五好工人。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外来入侵斗争中,孙龙珍不幸中弹,献出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1969年8月孙龙珍被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墓地,设在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小白杨哨所的山脚下。
1983年春天,哨所战士程福胜回伊犁探家,向母亲讲起孙龙珍的故事。听了儿子讲述,母亲精心准备了10棵小白杨树苗,交给儿子,让他栽在哨所,栽在孙龙珍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程福胜把树苗带到哨所,从那时起,战士们为树苗扎起防风墙,人人刷牙不用牙膏,洗脸不用香皂,用节省下来的生活用水浇灌小树苗。尽管这样,10棵小白杨最终也只有一棵活了下来。
这棵小白杨后来茁壮成长,今天已粗如马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树皮细腻光滑呈翠绿色;白杨树高约10米的树冠处,呈两叉均匀分开,但又紧密相依。白杨树迎着山风,顶着皑皑白雪,笔直向上,充满活力,连一个弯都没有。这棵灵性的白杨树,就像两名威武的边关战士,并肩挺立在风霜雪雨中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为缅怀孙龙珍,1992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将她生前所在的女民兵班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2007年,“孙龙珍民兵班”班长杨静光荣地出席全军英模表彰大会。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烈士孙龙珍,充满豪情的女民兵们,还有种小白杨的老兵程福胜等,他们就是“忠于祖国,扎根边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小白杨精神的体现者。一首《小白杨》,永远激励着边关战士奋进。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