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古代兵器基础知识系列之七:甲(二)(3)

2009-07-16 12: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为了减轻甲的重量,又不降低其防护能力,唐代以后出现一些轻型铠甲。 《水浒传》中有一位金枪班教师徐宁,他家中藏有一副价值万金的雁翎甲,后来

为了减轻甲的重量,又不降低其防护能力,唐代以后出现一些轻型铠甲。

《水浒传》中有一位金枪班教师徐宁,他家中藏有一副价值万金的雁翎甲,后来被鼓上蚤时迁盗走了。这副雁翎甲是用雁翎根联缀而成的,可以抵御轻武器的斫、刺。元世祖忽必烈征讨乃颜时,曾赏赐给洪俊奇一副雁根甲。这种甲份量轻,防护效能又好,但是成本昂贵,只能供极少数将领着用。用来装备部队的轻型甲主要有毡甲、绢甲、绵纸甲,其中又以纸甲使用较多。唐懿 (yì)宗时,河东节度使徐商发明纸甲,据说坚固异常,猛箭不能射穿。1040年,北宋曾造纸甲3万副,分发给陕西防城弓手使用。明代中叶,戚继光领兵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时,令士兵穿着绵纸甲。这种甲份量虽轻,却能有效地防御鸟铳(chòng)铅子,特别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作战使用。

明清两代,军用铁铠不仅制作精良,而且非常注重轻便。皮甲已完全被废弃,多用钢铁制作网甲,也叫锁子甲。比较盛行的有护卫上身及两膀的钢网衣,护卫下体的钢网裙或钢网裤,以及护卫手腕和脚的钢网腕、钢网靴。清代的铠甲分为胸马甲、腰甲、腹甲、腿甲四项,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外观装饰上都较前有较大进步。清高宗弘历的御用铠甲至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这领铠甲异常精美华贵,全甲由八个部分组成: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甲衣上内衬钢片、明哈片、玳瑁 (dài mào)边,战袍上密缀铜星,式样别致,具有民族特色。那时还十分流行一种战袍,袍外绣各式图案,里面装饰许多半圆体凸形小铜星,排列有序,肩上加置铜条,袍里则联缀甲片,其质坚厚,可抵御矢镞及鸟枪丸弹。这种战袍,柔和贴体,藏而不露,很受将士们欢迎。清代中后期,一方面由于火器的不断更新,铠甲的防护能力相应地下降;另一方面,清政府日益腐败,军备松弛,使得军队中铠甲徒具形式,只在操练、秋阅或仪仗中使用,以示雄武。后来西式操练的推广,铠甲才正式退出战争舞台,结束了它几千年的戎马生涯。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