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历史上的我们发生过许多的战争,我国有许多的记载战争与血泪的史书,他们也被学者们称为相砍书,这篇札记就是研究这些东西的。略述于下:
1、中国古代的书籍中,最早的兵书是相传为黄帝的大臣风后所作《握奇经》,在其书中,最早的记录了中国古代兵法的基本原则,是为第一。
2、老子与孙子的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特别是中国古典军事学成熟的标志,中国军事史上以孙子的书作为分界线,形成了中国的军事学术流派——兵家,其实这之前还有几个不同的性发展阶段,如管仲的管氏兵学与经济政治学说,老庄墨的军事思想。那时还有一派是儒家的左传中提到的“军志”中说的先人有夺人之声这一孙子前兵学思想理论。孙子兵法是前代兵法的集大成者。
3、孙子与孙膑的兵书是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代,其实在中国的诸子中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兵法思想,只不过他们的军事学术思想不是孙子那种系统性的理论军事学,这是诸子的所短。
4、法家是特殊的兵家,他们把儒家的核心思想与兵家的军事战略学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思想体系,这是一种富国强兵的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把意识形态与政治战略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思想体系。他们的创始人本身即是儒家的代表性人物。
5、纵横家把军事战略与谋略思想运用到了地理战略与政治方面,形成的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战略学派,其实他们只是受到了兵家的影响,孙子兵法曾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思想,而纵横家其实就是把这一理论进行实践的学派。他提出的合纵连横思想其实在本质上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战略思想。
6、战国时代的兵家很多,兵书也很多,如六韬,黄石公三略,素书,阴符,尉缭子等不一而足,这一时代的兵书大都是各立门户,各有其说,而与后来的兵学不同。这是一个时代的特点。
7、战国的兵家是理论家,也是实践家,许多人都有这两方面的背景。而此后的兵家就很少有这样的特色了,但是也还是有与战国时代类似的地方,比如曹操与诸葛亮,李世民,李靖等人,他们的兵家是有着很浓厚的时代的色彩的,中国历史上的兵家中除了孙武子以外,许多军事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8、我在读史记时曾看到霍去病传,他读兵法时曾说学兵而不泥于兵法,用兵而不拟于兵法的兵学思想,这是一种方法论,其实钮先钟先生也说过战略思想是一种方法论思想,确实我深有同感,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哲学问题。
9、曹操的孙子略解是第一部关于孙子兵法的注解,很有自己的见地与看法,他证明了曹操的军事大家地位,我也是从此中领略了诸葛亮说曹操用兵仿佛孙吴的真实性含义,当然我不能认为他的全部结论都是对的。但是毕竟瑕不掩瑜,本书的缺陷不能掩盖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