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军事著作《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2009-08-31 12:00
来源:中国长城互联网 作者:佚名
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一书,迄今为止尚无准确的考证,可以断定其产生的年代。至于说作者方面,更是杳无线索,难具结论,这些都无形之中给该书的存在,渲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愈发显现出它在中国兵学著作史上的独特魅力。“三十六计”一语,始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其谓“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文中的檀公,据推测应为南朝时宋之名臣檀道济,此公乃身经百战之辈,功绩十分矫人,且善用计,多有妙算。所言“三十六策”,似是誉其计谋特多的意思,概并非实有所指;不过,作为一种称数上的具体化,“三十六计”称名的雏型,恐怕不会太晚过于这个时期。后来,有的刊本将此书标注为明代佚名之作,看来是有较为合理的脉络可供依循。因此,我们进一步推断,可能在唐宋时代,逐渐完成了“三十六计”的充实与定位过程,至迟在明代已经与我们今日所见的样子相差无几。总之,“三十六计”应该是在历史上长期流传,并屡经整理而保存至今的一份凝聚着中国古代兵家深奥智慧结晶的作品。

瞒天过海

第一套 胜战计 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③阳,太阴。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