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1649~1726) 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曾制造了“连珠火铳”和“子母炮”。
戴梓制造的火器
康熙第一次接见他时,令他作《春日早朝诗》,受到赏识,授以翰林院侍讲官职;他的诗在他被迫害流放到东北后,写的更好一些;他在绘画、书法上都有一定的造诣;他还通晓音律,曾参加编修《律吕正义》;他也通晓天文算法;他还写过《治河十策》,有过不小的影响;他有极高的研究制造技术才能,康熙有次问他是否明白外国产的法琅的道理,戴梓就很快地研制出来了。
其最可称奇的是他发明制造火药武器的才能。
戴梓曾制造连珠鸟铳,献给清政府,这种鸟铳是一种能连射击二十八发的火器。据纪昀记载,他由戴梓的子侄那里了解到,这种鸟铳形状象琵琶,火药和铅弹存在铳的上部称作铳脊的地方,有两个机轮,扳一机火药和铅弹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就随之动作,火石激发鸟铳发射,如此重复,二十八发射击结束后,才需要重新装火药和铅弹。这是一种早期的自动射击武器,但是在康熙大帝这位英明君主朝代,这种先进武器不但未得到推广,而且连实用的机会都没有,其实物只能藏于家中。
康熙年间,曾有西洋人以一种称为蟠肠鸟枪的火器夸耀于康熙,按康熙的命令,戴梓很快就制造出了多把这样的枪。所谓蟠肠鸟枪应是指枪管内有镗线(即来复线)的枪,在当时工艺条件下,戴梓能很快地制造出有镗线的枪管,是个很不简单的事。
戴梓曾“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外”。而据纪昀记载,在乾隆三十年(即七八十年后),在新疆作战的清军的鸟统射程只有三十多步。可见戴梓制作水平之精和清军火器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