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内外战事不断,造就了很多军事人才,毛泽东主席就非常佩服古代一些军事家,对他们用兵得失有不少分析点评。哪些军事家能排在前列,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里仅列出十位。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6世纪末),春秋末期齐国东安(今山东省惠民)人。著有兵书《孙子》十三篇,后称《孙子兵法》,为世界军事家所推崇。孙武从小喜好击剑,在农业劳动间隙观察天下大事,潜心研究兵法。后经人推荐把十三篇兵法呈给吴王,以理论指导行使严格的军事训练,得到赏识,成为吴军统帅。通过制订军事谋略,整顿军备,打败楚、越等国军队,助吴王建立了霸业。仅6000余字的兵法,为中外军事、经济社会领域研究运用,可见其制胜道理的精辟和准确。
韩信
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省)人,汉初军事家。小时受恶人胯下之辱,立志成就事业。先在项羽营中供职,后因得不到重用转为刘邦效力,拜为大将。凭借盖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善战,指挥汉军占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用著名的“四面楚歌”战法,最后消灭了项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吕后和萧何密谋杀害。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著名将领和军事家。初为汉武帝宫中侍卫,后提升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9年,为迎击匈奴,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卫青在战场身先士卒,战役用兵得当,战术灵活,控制了前方基地,被封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以后,又多次率兵北进,曾越过大漠,到达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西),打垮了匈奴主力,使汉朝北方平定。战后被汉武帝加封大司马。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政治家、诗人。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李世民(598-649),唐朝军事家,政治家。唐高祖李渊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唐朝第二位皇帝,625-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自幼习武,善骑射,尚武略,临机果断。在军事上智谋超群,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毛泽东曾对李世民能征善战大加赞赏:李世民是草莽英雄;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